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作者

高雅立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075000

引言

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检测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主要道路,也是评判教师专业水平的关键尺度。在当下教育理念持续更新的大环境之下,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符合现在学生个性需求与认知规律,这时就怎样按照新课改目的来革新教学手段、改良课堂架构,成了一个亟须处理的重大难题。采用多种类的教学方式,并且重视个体差异和差异化进步的发展状况,一方面给课堂教学带来新能量,另一方面为创建高效课堂给予可靠保证。

1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范式的固有局限,使得有些教师依旧习惯采用“单向灌输”的授课方法,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师往往依照“概念阐释—典型例题解析—习题巩固”的固定模式,忽略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缺少多种互动设计,这种模式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目前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以生为本”理念的领会与践行仍显不足,课堂互动交流不多,学生参与度低,这会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

1.2 教学内容难以吸引学生

目前传统课堂教学时,教材内容存在较大不足之处。首先理论阐述太过空洞又无联系实际的要素,在概率统计方面,大量实例只涉及经典抽样模型,并未表现出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价值。在函数教学环节上没有涵盖经济学、生态学之类的跨界学科,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而其中有些章节比如立体几何里面关于向量空间想像的跳跃性强问题则会加重对学生的畏难感受,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当下新兴科技成果以及社会时事话题。从而降低学生的读书兴趣,妨碍他们开展独立探究活动,致使对后阶段学习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1.3 教学评价有待优化

当下高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有着不小的弊端之处,过于倚仗标准化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成分。期中和期末考核的比重太高,因而课堂互动情况、项目实际操作以及创意思考这些过程性部分被排除了,评价标准表现出很强烈的同质现象,很难体现出学生各自的差别来。逻辑分析能力强或者计算技巧好的孩子即使分值一样,他们的个人亮点也不会完全体现出来,现存反馈制度多数不具备即刻性和指向性,给出的提议模糊又缺乏执行可行性,给学生自行规划特别加强方法带来了难题。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1 以生为本,确定教学目标

按照“以生为本”理念,教师要考量学生个体差别与认知规律,恰当制订教学目标。一方面,目标要有层级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另一方面,目标应涵盖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包括数学概念把握、问题解决办法和思维塑造,还要加入情感态度要素,引发学生兴趣与自信,提高课堂互动效率和学习成果。讲解函数应用时,选生活实例,如商品促销折扣核算、体育赛事数据分析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函数内涵的认识。教育工作者可用开放式问题设计,调动学生主动探究与协作积极性,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素质。制订教学目标要重视动态调整,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反应及时改进计划,保证预期成果达成。这些办法既能改善学习成果,又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认同度和自我成就感。

2.2 构建生活化数学情境以提升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教育中,营造生活化教学情景是让学生领悟抽象概念、唤起学习兴致的重要途径。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经历联系,能使他们直观掌握复杂原理,提高学习热情。在概率统计课上,可通过抽奖游戏、天气预报等例子深入分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老师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现真实场景,加强课堂互动。这种教学方式能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抗拒,巩固其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质量,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整合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3 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构建

高中数学教育中,互动式学习模式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教师可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如小组合作、案例剖析、角色扮演等营造积极学习环境。在几何证明教学中,安排开放性问题情景,让学生分组探讨解题办法,通过成果展示与交流加深认识,这既促进师生思想碰撞,又提升学生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考水平。教育者要营造层次分明、富有启发的提问模式,从基础问题过渡到综合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提升综合素质。课堂互动中加入即时反馈机制,如在线测评、同伴互评等,让学生评判学习成果,根据反馈调整学习策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优化教学评价,推动学生持续发展

要塑造科学系统的教育评定体系,教师应落实多样化评价概念,除传统笔试外,融合课堂互动、团队合作成果、实际项目作业等指标,对学生素养和潜在能力作整体评价。以解析几何教学为例,可让学生分组做与生活相关的建模作业,通过作品展览和说话叙述综合考查。这种全方位评判能更全面体现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其积极性、发展创新潜力。评价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完善评价体系需形成高效精确的反馈机制,教师测评后应及时给出指导意见,助学生改进,推动持续发展。

结语

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属于一项系统工程,牵涉诸多方面共同推动,通过上述举措的施行。期望能明显改良教学成果,从而给学生长久发展和持续进步给予稳固支撑。

参考文献:

[1] 常敬 . 基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4(01):72-74.

[2] 何继翠 .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J]. 高考 ,2023(33):72-74.

[3] 王丽华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J]. 数学教学通讯 ,2023(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