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实践路径探析
丁琳
天水师范学院 文传学院 甘肃天水 741020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传播能力;实践路径
自2019 年 2 月15 日挂牌成立以来,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因势而动,求实创新,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创之路。
一、秦安县融媒体中心传播力概况
媒体传播力可以概括理解为传播主体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和各种手段,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评价媒体的传播力应着眼于传播主体和受众两个维度:一是传播主体自身的条件和实力;二是对受众的影响和改变。传播主体考察要素主要包括制度建设、硬件水平、内容优劣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从受众侧来看,传播内容是否得到了接收对象的欢迎认可,是否实现了传播目的和效果。基于以上评价维度和要素,对秦安县融媒体中心传播力分析如下:
优化“供给侧”——秦安县融媒体中心传播条件和实力。
1. 整合平台资源,构建新型传播体系。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将县广播电视台、天水电视台秦安记者站和县新闻中心等机构和人员进行整合,于 2019 年 2 月 15 日挂牌成立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委托省新媒体集团制定完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研发“五彩秦安 APP”移动客户端及融媒采编系统,同时按照“先端再网后屏”思路,重构策、采、编、审、发、评流程,相继构建了“五彩秦安 APP”、秦安电视台、FM96.5-5G智慧电台、中国·秦安网和“天水秦安发布”微信微博、“秦安融媒”微信号,“五彩秦安”今日头条,抖音号和快手号十大宣传平台,形成了“十位一体”互通互融的平台运作模式和全县“一盘棋”的大宣传格局。
2. 优化媒体布局,提升品牌影响力。秦安县融媒体中心成立近四年来,以努力打造“新闻 + 政务 + 服务 + 商务”综合平台为总目标,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主动作为。一是完成了秦安县政府门户网站改造升级和政务公开网的上线,将新闻资讯、权威发布、文化传播、政民服务、科普社教融合一炉,共设立“新闻资讯、领导之窗、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政民互动、魅力秦安”等 6 个一级栏目和“秦安新闻、视听秦安、外媒关注、陇水秦风”等 25 个二级栏目,并增添了直播、视频和音频专栏和融煤矩阵,让广大网民通过网站全天候随时观看秦安电视台的所有节目,还能再直播栏目中观看秦安县融媒体中心举行的各类直播活动。
(二)靶向“受众侧”—秦安县融媒体中心传播效果和影响。
1. 坚守媒体定位,强化融媒体传播功能。作为“治理媒介化”的功能载体和实施主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融媒体全面介入基层社会治理,并以其强大的技术集成肩负起“智能化社会治理中介”的角色。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始终坚守这个定位,比如在“五彩秦安”建立之初的定位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发布的视频内容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相关素材。
2. 导向传播目标,量化受众的影响和变化。媒体传播力由其传播内容生产能力和传播效果达成能力两个维度组成,它是形成引导力和影响力、铸就公信力的出发点。媒体传播的能力可以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理解,更多的是基于媒体自身的条件和实力,如媒体的基础设施、硬件环境和技术条件;媒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媒体平台和账号数、信息发布量、受众覆盖面等;信息内容传播上的权威性、准确性、针对性、时效性、原创性等;以融媒体中心为平台的传播方法和手段;媒体为受众提供服务的能力等。
二、秦安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经验分析
(一)管理是保障——创设三级架构,提高机制运行活力秦安县融媒体中心管理创新推出三级架构运行模式,即以中心领导(党组会)为第一架构,以总务(政务会)、总编(编务会)、总工(工务会)为第二架构,以行政管理部、全媒指挥部、编审策划部、新闻采编部、专题栏目部、融合直播部、播音主持部、包装制作部、播控发布部、技术运维部 10 个股级部室为第三架构。
(二)定位是方向——承担“社会治理媒介”,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治理媒介化”视野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思考,从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全面提升县级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是通过基层融媒体中心的再造,从而进一步创新新形势下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并实现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意认同,探索新媒体生态下党管媒体、党建媒体的新路径。通过基于融媒体 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实现宣导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大致对等,才能更好地提升县域范围内群众对政府信任和依赖的“黏度”。
(三)内容是根本——分众化平台内容,建立深度影响力
秦安融媒体中心不断挖掘受众需求,强化内生动力,注重信息内容传播的权威性、准确性、针对性;重视原创作品数量、质量和创新性。坚持立足县域文化底蕴深厚实际,根据不同喜好的人群,搭建分众化平台,坚持创办本土特色精品栏目,精心打造以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秦腔魅力,打造本土经典,成就百姓梦想“为宗旨的大型综艺励志栏目《大秦腔》,参赛选手拓展到5 市17 县,陕甘名家倾情加盟,名牌效应日益凸显,已发展成为一档全省优秀的电视戏曲栏目。
传播力是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前提条件。科学、客观、公正的传播力评价,对促进媒体积极发挥媒介资源效益,引导媒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守湖 . 融媒体传播力建构的 制度要素探析 ——以贵州实践为例[J]. 南方传媒研究 ,2020(2):138-147 .
[2] 张桢 . 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升基层舆论引导能力的传播策略 —以川东地区为例 [J]. 出版广角 , 2021(11):86-88 .
[3] 郭全中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1234”[J]. 网络传播,2018(10):70-71 .
作者简介:丁琳, 出生年月:19890306,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邮箱:4960898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