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智慧教管”生态体系构建与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
张沁瑶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北京市 100010
一、引言
当今,数字技术深刻重构教 其教学管理模式亟待向智能化、精细化演进。《中华人民 息化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2024 年职业教 职业院校借力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与人才 承担着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其旅游 临实践教学资源分散、校企协作效率不高、 突破传统管理桎梏、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 治理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其核心在于如何将冰冷的工具转化为 ,避免 重技术、轻育人”的误区。
二、职业院校智慧教管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
(一)智慧教管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教管,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构建覆盖教学、管理、服务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网络与生态化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配置、教学过程的精准监控,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最终形成一种新型教育治理模式。其核心特征包括:数据赋能:以全量校本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与教学策略。人机协同:教师专注于创造性教学活动,机器承担重复性管理任务,形成互补型教育模式。生态融合:打破部门间的壁垒,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协同与资源共享。
(二)政策背景与行业需求
2024 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从“连接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 理念出发,逐步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三 A)的发展路径过渡,同时突出 3I 理念的核心地位 ——重点强调要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现代文旅行业正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智慧文旅、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落地应用,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难跟上教学发展的节奏。例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依托虚拟旅游资源、在线沙盘互动等技术,真正实现“教学做 体化”; 艺术设计类专业则要借助 AI 数字创作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实践能力。行业需求的这种变化,使构建智慧教管体系的紧迫性变得更加突出。
三、职业院校智慧教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管理的痛点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首先是资源分配机制优化难题,实训室、师资等实践教学资源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没有一个科学统一调度的办法和动态优化机制。以旅游与艺术学院智慧文旅实训室为例,虽然配备了 VR 设备、物联网控制模块等先进硬件,但系统孤立,无法与课程体系、企业需求深度融合,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在管理流程上,排课、考勤、成绩统计等基础工作仍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且易出错。如手工排课需协调教师、教室、设备等资源,周期长且灵活性差。
数据应用层面,教学过程中课堂行为、学习轨迹等数据采集不完整,且缺乏深度分析与应用,现有数据仅用于基础统计,难以支撑个性化教学与精准管理。总的来说,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管理效率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当前职业院校在推进智慧教管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虽然积极引入各类教学管理系统,但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不同系统间的数据难以互通,形成数据孤岛。例如教务系统与学工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致使学生综合评价难以全面呈现。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新技术接纳程度较低,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借助智慧教管工具的智能特性。校企合作层面,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j∗ 教融合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表面,缺乏数据共享与流程协同的可持续机制,严重阻碍了智慧教管生态体系的完善与数字化转型的推进。
四、智慧教管生态体系的构建框架
(一)“三平台一中心”智慧教管生态体系架
基于“技术赋能、数据驱动、生态协同”的理念,构建“三平台一中心”智慧教管生态体系,具体涵盖以下核心要素:1. 智慧教育平台,整合线上课程资源、虚拟仿真实践项目及智能测评等功能,支持混合式教学与个性化学习。 2. 智慧管理服务平台:集成 OA 办公、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模块,通过流程再造与数据共享,实现“一站式”服务。 3. 智慧决策支持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为教学质量监控、资源配置优化等提供决策依据。 4. 数据服务中心:建立全量校本数据库,实现数据治理与安全防护,确保数据质量与隐私保护。

“三平台一中心” 智慧教管生态体系
(二)关键要素协同
1. 技术层:通过整合 5G 通信、物联网系统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个智能化的综合平台。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与智能感知的教学空间。
2. 数据层:建立“一数一源”的数据治理体系,整合教学、管理、产业等多源数据,构建涵盖知识结构图谱与个性化学习者特征的系统性分析框架。
3. 应用层:开发覆盖教学全流程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排课、课堂行为分析、实习实训跟踪等。
4. 制度层: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规范数据收集、存储及应用的权限分配与操作流程。
五、的实践探索
(一)智慧文旅实训室的创新应用
旅游与 设有多个专业方向 021 年落成的智慧文旅综合实训室,配备了多功能直录播平台、VR 眼镜、 理升级。在教学模式上,通过VR 设备开展虚拟景区 通过将抽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了知 报显示,该实训室年均使用时长较传统实训室 自动采集学生实训操作时长、错误率等数据,生成个 产教融合层面,与环球影城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发 实际问题,有效推动了校企协同育人进程。
(二)现代商旅服务专业群的数智化转型
依托“双高计划”建设,旅游与艺术学院以“六双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加速推进教学管理数字化升级。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着力打造以双师课堂为核心的新型教学体系。线上借助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理论教学与案例剖析,线下通过整合校内实训平台与企业实践基地资源,开展系统化实操训练,从而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以及教学与生产环节的深度融合。师资建设方面,推行双导师制,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导师深度合作,联合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双证书模式,融入 Ωω1+X′′ 认证相关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掌握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应用等专业技能,获取行业标准认证并考取对应职业资格认证,并将其融入课程体系,依托智能测评系统实现“教、学、考、评”全流程数字化一体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适配度。
(三)数据治理与决策支持
学校以数据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教务、学工、财务等多系统数据,构建起覆盖师生在校全周期的数据库,并通过多维度举措释放数据价值。在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借助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实时监测学生专注度、互动频率等数据,生成精准课堂质量报告,助力教师优化教学方法。资源管 据实训室使用数据及课程需求预测,智能调配设备与师资,如在旅 训项目,有效缓 资源紧张的问题。在学生发展关怀上,通过分析学习轨迹,及时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预警,联动心理咨询与学业辅导,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降低辍学风险,全方位推动智慧教管生态体系的高效运转。
六、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
(一)分阶段实施策略
1. 基础建设阶段(1-2 年):完成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数据中心建设与核心业务系统集成,实现“一网通办”与基础数据共享。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搭建基本的技术框架,为后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2. 应用深化阶段(3-4 年):开发智能教学工具与决策支持系统,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校企数据互通。此阶段需注重技术与教学实际的结合,避免技术闲置。3. 生态完善阶段(5 年以上):构建跨院校、跨行业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校企行”协同治理的智慧教管生态。这是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关键阶段。
(二)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
在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方面,职业院校应通过多维度技术应用筑牢智慧教管根基。技术选型上,运用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等前沿技术,保障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稳定性。基于“1+N”的设计逻辑,打造的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了功能快速迭代与按需扩展。数据安全层面,构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结合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手段。在运维保障上,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建立 7×24 小时不间断运维监控机制,实现对数字应用的全天候防护,全方位确保智慧教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教师能力提升与文化培育
为推动智慧教管生态体系的构建与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应当通过分层培训、激励机制与文化建设多管齐下,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育创新文化。在分层培训体系中,依据教师年龄与发展需求实施精准培养,为青年教师开设 AI 教学工具实操课程,助力其掌握前沿技术;针对资深教师群体,组织系统性培训课程,旨在深化其数字化教学理念的应用与实践。激励机制方面,将教师数字素养融入绩效考核,设立教学创新奖项。以教学能力大赛为契机,激发教师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数据驱动、开放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借助案例分享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搭建教师互动平台,为智慧教管的深入实践筑牢师资根基。
七、成效评估与未来展望
在智慧教管生态体系构建与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管理、教学、产教融合等多方面有望取得显著成效。管理效能上,借助流程自动化与数据共享, 学生请假、成绩查询等基础事务,平均处理时长从 1 个工作日缩短 便捷性与满意度。教学质量方面,个性化教学覆盖率将达 90%, 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超 95%,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维度,校企合作项 60%,实训基地利用率提升 40%,构建了“协同育人、全程监管、成果共用”的长效合作体系,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职业院校智慧教管生态 数字化转型将向更前沿、更开放、更具影响力的方向迈进。技术革新层面,深度引入生成式人工智 统与模拟教师角色的虚拟导师工具,实现教学内容个性化生成与实时 化升级 ,与京津冀地区职业院校联合共建教育数据联盟,促进优质资源跨区域 协同创新,打破校际壁垒。国际合作领域,推动我国职教标准与智慧教管模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 过输出职业教育经验,既促进国际交流,也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全球影响力与话语权。
八、结论
职业院校智慧教育管理生态体系建设,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方向。其核心路径是依托技术赋能、发挥数据驱动作用、深化生态协同,最终实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决策的智能化和学术实践的国际化。实践表明,这一体系不仅优化了治理效能与教学质量,还为产教融合搭建了战略桥梁,彰显了职业教育推动产业革新升级的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突破,职业院校需建立长效优化机制:定期评估技术应用效能,结合师生反馈动态调整系统架构,应对教育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基础。
作者:张沁瑶,旅游与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2025 年度课题,课题编号:SKJYKT-250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