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探讨
陈芳乐
永州市第四中学 湖南永州 425000
引言
人事档案涵盖员工个人身份、教育背景、工作经历、薪资福利等大量敏感信息,一旦泄露,不仅会严重损害员工个人权益,如导致身份盗用、经济损失、名誉受损等,还会给组织机构带来法律风险、信誉危机以及运营障碍。因此,深入探究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并探寻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于维护个人隐私、保障组织利益以及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虽已出台一系列与个人信息保护和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针对人事档案管理这一特定领域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规定仍存在一定的空白与不足之处。现有法律条款在界定人事档案信息的归属权、使用权以及违规行为的惩处标准等方面不够明确和细致,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一些轻微或新型的侵权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法律制裁,使违法者有机可乘。
(二)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
随着人事档案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系统遭受网络攻击的威胁日益增大。黑客通过利用系统漏洞、植入恶意软件、发起 DDoS 攻击等手段,试图侵入人事档案数据库,窃取或篡改员工信息。例如,曾有企业因网络防护措施不当,其人事档案管理系统遭到黑客攻击,大量员工的个人资料被泄露到网络黑市进行非法交易,给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潜在风险。此外,数据存储设备的老化、损坏以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失误等也可能导致数据的意外泄露,进一步加剧了信息安全问题。
(三)员工隐私意识淡薄
部分员工自身对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填写和提交人事档案信息时,随意透露过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为后续隐私泄露埋下隐患。而且在日常工作与交流中,缺乏对敏感信息的谨慎态度,如在公共场合讨论涉及个人薪资、晋升等隐私话题,或者将带有敏感信息的文件随意放置、不当处理等行为,都可能导致隐私信息的扩散与泄露。
(四)档案管理流程存在漏洞
在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使用和销毁等环节中,若缺乏严格的流程规范和有效的监督机制,极易出现隐私泄露与安全问题。例如,在档案收集阶段,未对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严格审核,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录入与传播;在档案使用环节,未建立完善的借阅与审批制度,使得无关人员能够随意接触和获取人事档案信息,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风险;而在档案销毁阶段,未采用专业的销毁方法和设备,可能使已报废的档案信息仍有被恢复和利用的可能。
(五)第三方合作风险
许多组织机构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会与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如档案数字化外包公司、背景调查机构等。然而,在与第三方合作的过程中,若未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未对第三方的安全措施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管理,那么人事档案信息在第三方手中可能会面临泄露、滥用等风险。第三方机构可能因自身的管理漏洞、员工疏忽或网络攻击等原因,导致所接触和处理的人事档案信息外泄,给合作双方以及员工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完善策略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立法机关应加快针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专项立法工作,明确各方在人事档案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方面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细化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与惩处措施。例如,对非法获取、出售、泄露人事档案信息的行为,制定更具威慑力的刑事处罚条款,提高违法成本,从而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同时,定期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日益复杂的人事档案管理需求。
(二)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组织机构应加大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投入,构建多层级、全方位的人事档案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首先,采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防护,及时发现并阻止外部网络攻击。其次,运用数据加密技术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存储与传输,即使数据被窃取,在没有密钥的情况下,攻击者也无法获取其中的有效内容。此外,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于异地的安全设施中,以防止因本地数据丢失或损坏而导致信息无法恢复的灾难性后果。
(三)提升员工培训与意识教育
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员工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培训活动,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向员工普及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技能。让员工了解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和保护自己的人事档案信息,如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妥善保管个人证件与档案资料、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操作涉及档案信息的业务等。同时,培养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识别常见的网络钓鱼、诈骗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四)优化档案管理流程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全流程规范和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责任主体。在档案收集时,加强信息审核,确保所收集信息的真实、准确与完整;档案整理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分类与编码方式,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和管理规范性;存储环节,选择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和设备,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限制对档案信息的非法访问;使用阶段,完善借阅、复制、查阅等审批流程,记录档案使用情况,实现使用过程的可追溯性;档案销毁时,遵循国家相关标准,采用专业的销毁技术,确保被销毁信息无法恢复,从而全方位保障人事档案在管理流程中的隐私与安全。
(五)加强第三方合作管理
在与第三方合作之前,对合作方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包括其技术能力、安全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保护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与第三方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明确约定双方在信息保密、数据保护、责任划分等方面的条款和义务,严格约束第三方的行为。在合作过程中,持续监督第三方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处理和保护情况,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和检查,要求第三方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一旦发现第三方存在严重违反保密协议或导致信息泄露的行为,依法依约追究其责任,并终止合作关系,以有效降低第三方合作带来的隐私与安全风险。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关乎员工个人权益和组织机构的长远发展。面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各相关方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完善策略,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从而为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体运营发展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推动社会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莹 . 关于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J]. 黑龙江档案 ,2024,(06):124-126.
[2] 吴淑惠 . 保障数字化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的措施分析 [J]. 大数据时代 ,2024,(08):14-18.
[3] 庞海燕 .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J]. 秦智 ,2024,(08):120-122.
[4] 吴育良 , 车宇辉 , 王琳 . 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安全设计研究[J]. 兰台内外 ,2024,(22):25-27.
[5] 卜晶 . 人事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兰台内外 ,2022,(3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