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德入心 润人无声
严利平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中心小学 312000
好多儿童早期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是以他自己为中心的。这个阶段的好多儿童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周围世界及和他人的关系等,而完全不能注意别人的意图、观点和情感,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更喜欢特立独行、我行我素。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先分析一下原因:
生活环境的因素。虽然国家已经全面开放二胎政策, 但好些孩子仍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像众星捧月一样宠着他们。好玩的东西是他们一个人的,好吃的东西也是他们一个人的。对他们而言,这种泛滥的爱心让他们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2. 成人的影响。有些父母总是为自身的优越而表现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态度,或者在言谈举止之间,父母会放大别人的缺点。那么孩子会效仿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有时甚至选择性地去交朋友。
3. 过多的表扬和赞美。人往往容易在赞美声中迷失自己,更何况是孩子呢!父母和老师经常给予表扬,他们一开始还会不好意思,但过多的经常表扬和赞美,使他们认为也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产生自大的心理。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任何想法、做法都是正确的,而大家都必须按照他的来,否则就会表现出不高兴。
以“自我为中心”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学习发展以及人际交往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不能一味无条件地满足和迁就,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打压,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一、家校合作达成共识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主要的、关键的场所。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其正确看待他人;家长可以做孩子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家长可以尊重孩子、帮助孩子,但更多的是提醒孩子,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班上有一个男孩,他叫宇宇,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同桌,有一天进办公室哭诉:“老师,孙怡怡要抢我的好朋友。”我安慰道:“你的好朋友可以结交多个朋友的,不是非得只你一个呀!”谁知他嘟囔着:“不行,就是不行……”我接着说:“那你们三个人互相成为朋友吧!这样你也有两个朋友了!”倔强的孩子蹦出这么一句话:“妈妈说过,我的同桌成绩好,而孙怡怡成绩差。妈妈还说过,只需要跟成绩好的小朋友做朋友……”这话一出,先让孩子回教室,再立马微信妈妈,委婉地和妈妈商量怎么教育,妈妈表示理解。低段放学回家,是妈妈来接的,由于之前有过交流,所以妈妈帮助教育孩子:“有一天,你脚受伤了,不是孙怡怡帮你领的午餐吗?她乐于助人,这可是她很可贵的优点哦……”妈妈还听了孩子的解释后说:“我表扬你愿意向成绩优异的孩子看齐,这很棒!但我们也要向拥有好品质的孩子学习,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此时,孩子点了点头。妈妈在鼓励孩子上进的同时,也提醒了孩子应该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当家长和老师的观点保持一致以后,老师就会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助手。因为如果当孩子在学校出现过于自以为是的行为偏差时,他不仅不能从家长那儿得到庇护,还得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那他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生改变。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得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便更好地影响孩子。
二、进行心理换位思考
心理换位,就是教育者以孩子的身份去想。这种换位,会使教育行为减少主观色彩。换位思考时,应充分体察孩子的角色地位、年龄和个性特点。换位思考,特别要强调把自己当孩子。你会发现好些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是可以疏导的。
桐桐小朋友很不喜欢跳绳,每回我说:“一分钟跳绳了哦!”她便找各种理由:老师,我今天带的绳子太短了;今天我有点累……几次碰壁的我进行了心理换位的思考:开学2 个月之后才学会跳绳的她肯定是害怕个数太少,害怕失败,害怕老师会要求在一旁多练一会儿……于是,耐下心来,跟她讲:“桐桐,就一分钟,也许你会比之前有进步哦!只要你已经尽力就好。”小家伙用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我,有点动摇了,但2 秒之后,还是毅然决然地说:“老师,我还是帮你管着班级吧!这样你可以认真数小朋友的跳绳个数了!”此时的我,又进行换位思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愿意帮老师做事,她应该也是这样,很愿意模仿老师的样,来帮老师管理班级。那就再次凑到她耳朵边上说:“只要你在原先的基础上进步 10 个,老师就发给你 1 张体育奖券。再说,今天你又不是值日班长!但如果你能多练一会儿,我就可以破例让你来协助管理!”一阵“糖衣炮弹”之后,她终于动摇了,爽快地多跳了几次属于她的“一分钟”。要知道从先前的不会跳到破百,到某一天开心地喊着:“我比xxx 还要多了……”这是打了多少场心理战!
有时,我们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投其所好地进行正面引导,可能他们的这种行为的偏差会有所改变。反之,一味地批评、压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师生关系更加恶劣,叛逆思想更加严重。
三、经受挫折教育
让孩子经受挫折,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生活中的挫折会让孩子更加成熟,让孩子明白不能再以自我为中心了,不能做事只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慢慢学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新二年级,我让孩子们竞选班干部。公平起见,当然是让孩子们投票决定。参加竞选的当然也有我们这位桐桐小朋友,因为她确实很聪明,能在课堂上解决很多难题,并且也像小大人一样,有一定管理班级的能力……可是一阵投票之后,我们的桐桐只有 3 票。下课时,我发现她走到黑板前,踮起脚尖,默默地擦掉了上边的“3 票”。看到这一幕后的我,蹲下身来问她:“是不是觉得这票数太少了?”她点点头。我又说:“那你下回不要在老师教简单的知识时,就自顾自地偷偷在底下看课外书,因为当老师点名提醒你的时候,就会给小朋友们留下一个坏印象;下回,你的同桌请假,只能拉另一个小朋友的手出操时,那就爽快地牵起另一个小朋友的手,不能耍脾气,不能你想拉谁就拉谁,让自己有更多的朋友……这样小朋友们会选你的。”她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接下来的几天,她表现得棒多了。虽然偶尔反复,但是收敛了很多。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老师的“因材施教”,会引导她慢慢走到正轨上来。
在一个相对公正、民主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慢慢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可能会更平和、更友好地对待他人,且更严格地对待自己。
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来说,我们要从尊重他们开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偶尔进行换位思考,以重视他们的合理需求;还要最大限度地得到家长从理念上的支持,与家长建立统一战线;更重要的是要借助班集体的力量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通过这些努力帮助他们从错误的泥潭中一步一步走出来,慢慢变成一个阳光、友善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孟昭兰 主编《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03
[2]张胜军 注重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疏导 中国教育2016(07) .
[3] 鹿美丽. 自我中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8(02): 199-200.
[4] 丁海东.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2): 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