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作者

周平峰

阳新县投融资和政府债务服务中心 湖北省黄石市 435000

引言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在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涉及的一系列技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过程。优化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效控制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浪费,提高施工效率。

1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1 桩锚支护

桩体施工环节,需依据基坑的深度、周边土体性质以及工程设计要求确定桩型,常见的有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在施工时,要精准定位桩位,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桩位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以钻孔灌注桩为例,钻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孔的垂直度,可利用垂球或测斜仪实时监测,防止桩身倾斜影响支护效果。制备的泥浆性能要满足护壁与携渣要求,一般通过控制泥浆的比重、黏度等指标来实现,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清孔作业,清除孔底沉渣,保证桩端承载力;随后下放钢筋笼,钢筋笼的制作要符合设计的钢筋规格、间距与长度要求,下放过程中需保持垂直且居中;接着灌注混凝土,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与灌注速度,确保桩身混凝土的密实度。桩体施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锚杆施工,确定锚杆的位置与角度,使用锚杆钻机钻孔,钻孔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将锚杆插入孔内,同时注入水泥浆或其他锚固剂,对锚杆进行锚固;在锚杆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的大小要依据设计计算确定。

1.2 地下墙护

施工前要对场地进行平整与硬化,为后续施工设备的进场与作业提供良好条件。进行导墙施工,导墙起着定位、导向与挡土的作用,其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的深度、宽度与间距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在软土地层中,导墙深度需适当加深以增强其稳定性。导墙施工完成后,利用液压抓斗成槽机或铣槽机等专门的成槽机械,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成槽作业,成槽过程中,通过泥浆护壁来防止槽壁坍塌,泥浆的性能参数需根据地层情况进行调整,在砂性土层中,要适当提高泥浆的黏度与比重;控制好成槽的垂直度与深度,借助超声波测壁仪等设备进行监测;成槽完成后,进行清槽作业,清除槽底沉渣与杂物;下放钢筋笼,钢筋笼的尺寸较大且重量较重,采用大型起重机进行吊装,在吊装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笼的平稳与垂直,防止碰撞槽壁。钢筋笼精准定位后,下放到对应位置,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性与均匀性,防止出现断桩或夹泥等质量问题。

1.3 钢板桩支护技术

在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钢板桩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临时性基坑支护措施,凭借其高强度、良好的变形性能和便捷的施工特点,在各类基坑开挖工程中都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施工中,钢板桩技术主要借助钢板桩的自身刚度和锁口连接方式,形成一种连续的墙体结构,以达到挡土和止水的目的。进行施工时,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关键在于打桩和锁口处理。打桩工艺包括锤击法、振动法等,要求桩身垂直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钢板桩墙体的紧密连接。锁口处理则涉及到钢板桩之间的止水措施,通常采用橡胶止水带、锁口填缝材料等方法,以减少地下水渗漏,提高支护结构的止水效果。

在钢板桩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技术要点:一是打桩顺序和拔桩时机,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可减小土体位移,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二是桩顶连梁的设置,通过连梁将钢板桩连接成整体,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三是基坑降水和排水措施,确保基坑内水位低于开挖面,防止因水压力导致支护结构破坏。为了保障工程施工成效,还应进行有效监测,监测工作属于钢板桩支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由对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压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可以评估支护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为施工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在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支护措施,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安全可控。

1.4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作为桩基工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噪音低、适应性强、承载能力高等优势。工作人员在进行钻孔时,应该认识到钻孔工作重要性,明确钻孔技术的精准度与桩基的位置和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应该选用适宜的钻机设备和钻具,结合工程所处地质环境调整钻进参数,以此保障孔径、孔形和孔深满足设计要求。护壁技术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关键,特别是在松散、易塌孔的地层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护壁方法为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泥浆护壁通过调节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维持孔壁稳定,防止坍孔。套管护壁则利用钢套管跟进钻进,确保孔壁安全。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另一技术要点。钢筋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桩基的承载力,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焊接,确保钢筋笼的尺寸和强度。安装时,要采用专业设备和方法,确保钢筋笼居中、稳定,防止其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浮或倾斜。

2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技术监测

2.1 监测方法与设备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技术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地表沉降监测、土体侧向位移监测以及锚力监测等。使用的监测设备通常包括倾斜仪、沉降仪、土压力计和拉力计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收集基坑的动态数据,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确保所有施工活动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通过这些监测工具,工程师可以实时了解基坑支护结构的行为和可能的变形,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2 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

收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识别可能的风险点并制定预防措施。数据分析通常涉及对沉降量、位移速率、土体压力和锚索力等参数的时间序列分析,以识别趋势和异常变化。这些分析帮助工程师评估现有的支护结构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者是否需要进行加固。风险评估则是基于这些数据分析,结合地质环境和气象条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构失效或其他安全问题,从而采取适时的预防措施。

2.3 监测结果的应用

监测结果的应用是技术监测流程的最终目的,旨在通过持续的数据反馈优化基坑支护的施工和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监测数据显示基坑的某部分存在过度位移或沉降,工程团队需立即评估情况并调整施工方案,可能包括加固现有的支护结构或改变施工方法。此外,监测结果还可以用于验证设计假设的准确性,为未来的类似工程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方向。整个监测过程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深基坑支护重要性,合理把控技术应用要点,切实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效率,为建筑工程稳定性的提升与施工质量的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花卉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1):120-122.

[2] 李锦德 .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创新应用探究 [J]. 现代工程科技 ,2024,3(20):93-96.

[3] 张火军 .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0):154-156.

[4] 杨伟 .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探究 [J]. 居业 ,2024,(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