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 理念下《商务谈判》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破局
廖丽达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中图分类号:G642
1.引言
《商务谈判》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内容广泛且极具实用性,对学生未来投身市场开发、营销管理、人才招聘等领域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对于商科学生而言,构建谈判思维是学习商务谈判的关键所在。谈判思维决定着谈判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单纯依靠课程内容教学,难以培养谈判思维。学生需要广泛接触和吸收各类谈判理念与方法,将其融入自身的思维体系和知识架构,从而逐步构建起成熟的谈判思维。
2.相关文献研究
国内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提出实用的见解与做法。赵美娜(2021)研究指出应运用挑战性与趣味性教学策略,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活跃度与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常军(2020)认为基于 OBE 理念开展《商务谈判》教学可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模拟谈判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翟凤霞(2020)强调在商务谈判实践教学中,模拟商务谈判情景剧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获得感悟,而非追求表面的娱乐效果。
同时,新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借助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3.OBE 理念下《商务谈判》的教改难点分析
难点一:教学主体迭代,自主学习动力缺失
00 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传统教学模式吸引力愈发不足,民办院校学生尤为明显。他们思维活跃,实践能力较强,学习动机和兴趣呈现多元化态势,兴趣爱好丰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创新性,都构成重大挑战。
难点二:信息获取多元,教学内容适配滞后
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而商务谈判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仍较为单一,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的商务谈判,也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脱节,致使学生缺乏将知识具象化的场景和机会。
难点三:模拟谈判空泛,学生体验浮于表面
模拟商务谈判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当前模拟谈判内容与现实商务谈判存在较大差距,教学重心过度偏向谈判流程,忽视谈判内容的深度和复杂性。学生在模拟无法构建起谈判思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难点四:剧本脱离实际,认知局限引发内容失真
模拟商务谈判离不开剧本支撑。无剧本的情况下开展模拟谈判,往往流于形式,学生难以深入体验谈判精髓,收获甚微。若要求学生先行创作剧本,但因学生鲜少有机会接触真实谈判场景,撰写的剧本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剧本内容严重失真。
难点五: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师谈判实践经验匮乏
《商务谈判》课程具有高度的实践性,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极高要求。缺乏企业商务谈判实战经验的教师,在示范教学、模拟谈判指导等关键教学环节,往往难以精准把握教学要点。
4.《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破局方法
商务谈判教学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如何破局?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找到破局之策。
4.1 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到导师
导师不仅要承担教师的教学职责,更要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导师需将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指导学生设计商务谈判内容、撰写谈判剧本、开展实地演练,以及指导过程拍摄等全流程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参谋与指导工作 。
4.2 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传统讲授到探索性学习
传统教学按照商务谈判流程,围绕开局、报价、讨价还价、让步、僵局处理、成交等环节进行内容讲授。而探索性教学,将“课上研究商战影视作品,课后撰写模拟谈判剧本”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过程的后半阶段。
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商战影视作品中的谈判环节,分析其中运用的谈判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反向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最后,借助商务谈判流程思维导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后,学生分组学习,每完成一个谈判环节的学习,便及时撰写该部分的模拟谈判剧本。遇到难题,可回顾影视作品内容。通过这种边学边做的渐进式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掌握谈判流程与内容。
4.3 教学内容的转变: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将教学内容拆解为谈判准备工作、谈判流程六环节和谈判策略研究三个部分,强调活学活用的谈判策略,学生学后能迅速应用。教师可结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经典著作,将古人智慧融入教学,推动课程教学有效开展。
4.4 考核方式的转变:从卷面考试到过程性考核
通过“商战影视作品分析报告 + 模拟谈判视频”的过程性考核方式,能分别检验学生对谈判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优质商战影视作品,按章节划分任务,梳理各章节中的谈判内容。接着从谈判流程、策略、技巧、人员素质与思想等多个维度对谈判内容进行解析,形成分析报告。
“模拟谈判”环节,学生分别建立谈判小组,完成谈判内容选取、角色确定、剧本撰写、现场排练、视频拍摄与剪辑等工作,以谈判视频的形式呈现成果,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考核。
5.5 评价方式的转变:从教师主导评价到多元评价
将评价主体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 + 学生”的多元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后续可详细制定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权重、评价标准等细则,完善评价体系。
5.结论与展望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多元且意义深远。对教师而言,推动其更新教育理念,强化课程思政改革意识,提升教学与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形成一套完整且创新的教学改革成果,这套成果在后续教学过程中经由多轮实践打磨,持续传承、完善。对学生而言,不仅创新学习方式,锻炼信息分析、写作等能力,助力掌握谈判知识与策略,构建谈判思维,还提升新媒体工具应用技能,使其能感知谈判思想,契合社会对商科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然而,《商务谈判》教学改革任重道远。破局仅是起点,持续积累改革成果、系统总结教改经验并应用于实践,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培育具备“五商”素养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才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睿亮,康伟 .“商贾题材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在《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第3 期.85-88.
[2] 常军 . 基于 OBE 理念的《商务谈判》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 [J].山东纺织经济,2020 第 7 期 .37-40.
[3]赵美娜.基于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以“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 第8 期.66-67.
[4] 翟凤霞 . 情景剧在《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20 第 44 期 .134-139.
作者简介:廖丽达(1979- ),女,四川资中,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