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现状与对策
周红娥
菁芜洲镇人民政府 湖南通道 418504
公益林具有生态及社会效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地方需要加强公益林保护及管理工作,结合地方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1、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生态功能和系统安全。首先,水土涵养和灾害防控。加强公益林保护及管理,公益林可以削减降雨冲击力,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泥石流问题,公益林覆盖区洪灾发生率更低。其次,气候调节和碳汇价值。公益林可以固定二氧化碳,对气候进行调节,其碳储量在森林中总碳储量中的占比较高,超过 80%,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益林可以为很多的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相较于普通林地,公益林能够保存更多的物种,有益于保护生物多样性[1]。
第二,经济和社会效益。首先,可持续供给资源。公益林中具有丰富的资源,能够提供药材和木材等,地方提供生态补偿资金,为公益林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支持,可促进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其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公益林可以催生绿色产业,如碳交易和生态旅游等,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已经加入到地方发展规划中,有关产业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第三,制度保障和管理创新。首先,健全政策体系。有关法规提出了公益林保护制度,地方构建三级林长制保护及管理网络,能够让管护责任全覆盖。其次,利用科技加强监管。森林督查可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基于加强智能保护站点建设,能够持续监测及控制重点林区。比如地方可定期监督和检查公益林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明确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不断提升工作效果及管理的规范性。
2、公益林保护和管理中的问题
2.1 缺乏重视度
公益林和商品林不同,其属于无形产品,无法带来直接的效益。其在生态功能、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人对其缺乏正确的认知,未能了解公益林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只关注林业经济发展,不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这也限制了管护工作落实[2]。
2.2 工作难度大
公益林区域辽阔,管理工作需要依据政策开展,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保护及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部分公益林管理工作缺乏单独的机构,很多人员均是兼职,人员间的能力差距较大,且经常出现人员流动问题,管理设施建设不到位,限制了工作高效开展。部分公益林区域内林农混居,部分农民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忽视了国家律法,随意开垦林地,加大了工作难度。
2.3 资金有限
现阶段,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较低,需要严格地管控采伐活动,影响了林农利益,使得一些林农生活质量降低,无法提升其经营热情。公益林管护及补偿基金使 要的工作内容,然而因为部分地方财政收入较少,导致其对公益林的投入较少,限制了工 作开展。 国家级及省级补助标准存在差异,会影响省级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因为资金有限,无法引入先进的设施,未能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影响了管控效果[3]。
2.4 火灾隐患大
在公益林保护工作中,人畜活动减少,可以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林下植物生长良好,枯枝落叶较多,容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另外,防火林带及林道数量有限,日常并未加强维护及检修工作,导致其功能减弱,无法隔离火灾。部分公益林防火巡查工作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火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5 队伍建设不到位
现阶段,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 很多护林员的年龄较大,队伍中的人员数量较少,无法适应工作开展要求, 很难实现全覆 林员 业知识储备较少,并未掌握相关技能,依然运用传统的方式开展 再次, 管理机制不够严格,责任模糊。部分地方并未清楚划分公益林保护及管 效开展 些地方未能制定监督考核机制,无法加强人员考核工作。第四,资金 资待遇较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因为地方配套不足,容易产生人员流动问题。这同 ,无法提升岗位的吸引力。
3、公益林保护和管理措施
3.1 提升重视度
政府和林业部门应该明确意识 清楚其在国家 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将建设及发展公益林当作发展地区经济和生态发展 重视度。为了提升人们的重视度及保护意识, 需要加 教 ,引导人们提升保护意识,主动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创设良好 。技术在快速的发展中,很多先进技术已经在公益林建设中得到了 合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林农的技术应用提供指导,让林农正确掌握信息技术的操 法, 充分发挥出其优势。
3.2 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公益林
公益林建设需要全面发挥 遵守相应的原则,即因地制宜、合理 实施建设。首先,地理 树种和公益林的范围。地区 挥影响该地区的环境效益;还要 ;若是有较多的人工纯林,就要加 可以设置小额公益林,促进地 考虑,协调好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共 森林覆盖率平均为 30%,生态公益林应 局方面,应该实现地域上相对集中,适当分散
3.3 健全补偿机制
首先,健全效益平衡补偿制度。公益林保护及管理具有相应的资金,部分资金均应用到林区管护中,而林农获得的收入较少,影响了其工作热情,对此,需要构建补偿制度,平衡效益,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5]。其次,拓展补偿机制。在体制建设中应该结合林区情况,分类补偿。尤其是重要林区,需要有目的性地建设补偿制度,全面发挥补偿资金作用。
3.4 创新管理制度
首先,深化林长制。构建省、市、县三级林长责任矩阵,清楚规定相关政府主体责任,将责任清单和履职台账进行结合,提升管护工作的全面性。比如各地方可将林区划分成若干个责任片区,针对护林员构建考核机制,动态化地考核其工作成效,优化公益林保护及管理效果。其次,跨部门协同机制。相关部门可一起制定公益林管理办法,清楚规定跨界区域的协同管护责任,包括水利工程管理区、交通运输用地等。基于构建联防联控体系,能够共同执法,防止产生毁林开垦等问题,更好地管护公益林。
3.5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升管护工作效率,扩大工 先进技术手 首先,建立智能监测体系。借助无人机航拍、卫星 测公益林情况。还可以利用无人机技术开 快速地应对火情。其次,构建数字管 森林资源数据,实现三端统一 具 灾害防控中枢系统。病虫害会影 系统,准确地发现疫情 法对物种迁徙入侵进行 数据库,持续管 审批采伐许 ,准确地识别野 动物 定防控措施。
3.6 加强防火工作
要想更好地保护及管理公益林,应该建立防火安全体系。在公益林分布区及外围建立防火宣传牌,悬挂标语,借助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森林 还要完善森林防火制度,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社会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其扑火技能,为防火工作有序 实到户,做好预防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6]。在防火工作中 建立防火林带以及林道等,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增加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还要强化 格管理野外火源,消除安全隐患。
3.7 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人才选拔,优化队伍结构。可以将本地化招聘和定向培训进行结合,优先录用教育程度高、熟悉公益林 情况的返乡青年或脱贫户,增加队伍人员数量,提升队伍整体水平。还要构建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林地面积,有针对性地安排护林员数量。其次,加强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丰富培训内容,如智能设备操作方法、病虫害防治、防火等,同时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模拟火情扑救等(如图 1 所示),加强人员的应急能力。还可以构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及时推送有关内容,让护林员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工作开展要求。再次,利用科技加强管理。可以推广无人机巡查、监测即报护林员应用程序,建立一体化监测体系,提升工作效率,便于发生突发事件后,能够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还可以在人工巡护工作中运用先进设备,如果红外监测、智能摄像头等,减轻人员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第四,完善考核激励和资金保障制度。为了提升护林员的待遇水平,地方可设置专项财政预算,构建多元资金筹措机制。采取差异化绩效考核方式,结合护林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奖励或惩处。

结语:
综上所述,公益林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地均加强了公益林保护及管理工作,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工作效果,因此,应该认真地分析问题,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持续探索有效的措施,促进保护和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充分发挥公益林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玲 . 浅析生态公益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河北农机 , 2020, (12): 35-36.
[2] 张莹 . 辽宁省公益林保 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2020, 43 (04): 70-71.
[3] 赵兴强. 探讨国有林场 现代园艺 , 2020, 43 (05): 205-206.
[4] 白双全. 国有林场 乡村科技 , 2019, (05): 59-60.
[5] 邓永宁. 国有生态 西农业 , 2018, (04): 105.
[6] 张平. 林改后生态公益林保护 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绿色科技 , 2018, (03): 131-133.
作者简介:周红娥(1975.6-),女,苗族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方向:森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