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舞蹈中的审美观念与表达方式分析
王敏
湖南省祁东县文化馆 湖南衡阳 421600
舞蹈作为最基本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关注度相对较高,能够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群众借助舞蹈可以庆祝胜利表达欢愉,也可以传教劳动精神、信仰等,舞蹈中富有旋律性的动作不但跨越了语言的界限也促进了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群众舞蹈的场所多是公众场所,如群众常去的公园、广场等,群众可以在舞蹈中讲述故事反映生活,获得良好的精神生活体验,也进一步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 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群众文化并非单纯的将文化和群众结合,而是一种社会性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需求。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获得良好精神享受以及美的体验,这就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舞蹈在群众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首先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大众化发展,很多舞蹈内容都是来源于群众的生活,因此,在舞蹈创作中要强化对生活的观察与积累进而创造满足群众审美的作品,引起人民群众共鸣,促进着群众文化大众化发展。其次能够推动群众文化时代性发展,舞蹈的艺术形式虽然受到一定因素影响,但其发展规律和内涵是不变的,想要真正紧跟时代发展,就在舞蹈中融入时代性元素,增强舞蹈的生命力和开放性,这样不但彰显了浓厚的时代气息,也突出了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最后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地域化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形式,如维吾尔族舞蹈、苗族舞蹈,这些都是在特定区域中形成而且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类型的舞蹈能够要了解区和民族的文化,增强群众文化的地域化发展[1]。
2. 群众文化舞蹈的审美观念
首先是内容美,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主题确定以及意蕴,群众文化舞蹈要将提炼的生活素材作为创作基本材料,如鼓舞人们的事件、生活细节等,选择适宜的表现形式,在动作中抒发情感。群众文化舞蹈要具有群众性突出现实意义或时代精神,其主题的选择要有一定文化底蕴和特定的时代审美观念,可以表现出舞蹈者的个性特征,也要突出群众情感特色,实现共性和个性的融合。意蕴是在欣赏后所产生的反思,既依赖于作品也依赖于群众演绎,如《千手观音》在晚会上的演绎,用肢体语言赞美千手观音,显露出对佛教的膜拜。
其次是形式美,群众文化舞蹈的表演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广场的街舞、公园的广场舞,也可以是重大文化活动中具有特定精神风貌的文艺汇演,通过强烈的动态美展示其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舞蹈的动作多种多样,有优美轻盈的,也有跳跃、摇摆的,这些舞蹈动作可以传达出情感,也可以让群众体会到身体的自由获得良好的视觉享受。
再次是情感美,舞蹈的情感性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舞蹈的情感需要舞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赋予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舞蹈表演不但有丰富的动作美,也需要通过人体创造表达心灵世界传达角色情感。舞者要体验角色情感刻画形象,设身处地的考虑人物神态、心理,把握角色在事件中情感变化,用四肢、身体以及面部表情表现出欢乐、忧伤情感。舞蹈艺术与群众形成情感交流会更好的引起共鸣,如以舞蹈形式表现团结友爱主题,激发群众情感共鸣,传递信念。最后是认知美,群众文化舞蹈不单单是简单的艺术形式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常用语特定文化、人文内涵表达,也展现了民族风俗、民情,具有深
刻的认知美和文化底蕴 [2]。
3. 群众文化舞蹈的表达
3.1 深入群众生活,彰显群众文化的通俗性
群众文化舞蹈风格既要突出舞蹈个性也要具备通俗性,想要保证群众文化舞蹈品质,在创编时要了解时代发展趋势融入群众生活,选择生活元素添加到舞蹈内容中,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或是融入本地特色文化增强群众文化的地域性,如东北群众文化舞蹈融入扭秧歌,舞蹈样式和风格突出了东北特色,与人们的生活相近,参与性强人民群众愿意参与其中。群众文化舞蹈表达的情感要有平民性,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够受到群众的喜爱愿意去宣传和发扬,要考虑到群众的协调性和对美的认识,丰富舞蹈文化内涵,让群众通过舞蹈强身健体和提升文化素养。另外,在表达群众文化舞蹈时要立足优化整合,尊重群众的个体差异性,积极地与文旅融合,将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目标和旅游业结合,如象帽舞、鹤舞、扇子舞等表演风格颇具地方特色,彰显了当地人民追求美的心态传达了乐观向上的情感,开展这类表演活动既能丰富群众的生活,又能成为旅游观光的亮丽风景。
3.2 巧妙配乐,合理布局舞台设计
舞蹈通常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舞蹈都需要与音乐配合增强艺术效果,因此,要巧妙应用配乐艺术表达群众文化舞蹈,创编者要了解各种音乐形式梳理音乐旋律下的思想情感,进而选择出与群众文化舞蹈最贴切的音乐,赋予舞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选择音乐时要综合考虑群众对音乐的了解和熟悉度,耳熟能详的音乐更能激发群众的兴趣容易被群众接受。除了音乐也要做好道具和布景设计,包括服饰、辅助性道具的选择等等,舞蹈的外在表现不单体现在舞者肢体形态、面部表情,还体现在舞台设计、服饰、工具等环节。利用特定的舞台布景能够烘托出独特氛围,鲜明的服饰选择可以突出舞者形象,抒发出舞蹈作品蕴含的情感,增强群众对舞蹈的感知,适宜的辅助工具能够更好的突出群众文化舞蹈的主题,提高视觉效果和舞蹈的互动性,将舞蹈中蕴含的社会精神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结语
总而言之,群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舞蹈是其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社会功能,群众文化舞蹈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因此,需要认识到群众文化的价值以积极的方式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合理融入娱乐性、群众性,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兴趣,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贾芳芳 .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中的审美与多样性提升策略研究 [J].参花 ,2024,(35):107-109.
[2] 李翠文 . 群众文化舞蹈中的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表达方式 [J]. 嘉应文学 ,2024,(1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