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节能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李洪苗
长沙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 410116
引言:
随着工业智能化进程的加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些系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自动化领域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生产车间的电机驱动到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减少运营成本,更是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具体体现。
一、变频调速技术应用,实现电机系统节能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机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其能耗占整体用电量的较大比重。传统电机通常采用恒速运行方式,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负载需求往往存在波动,恒速运行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变频调速技术的引入,通过实时调整电机转速来匹配负载变化,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变频器作为核心设备,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来实现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在风机、水泵等流体机械应用中,由于流量需求经常变化,采用变频调速可以避免阀门或挡板的节流损失,使系统运行在最佳效率点。例如,当管道流量需求降低时,变频器可相应调低电机转速,而非传统方法中通过关小阀门来限制流量,从而显著减少电能消耗 [1]。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不同工序的负载需求差异较大。变频调速技术能够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灵活调整电机运行速度,避免空载或轻载时的高能耗状态。同时,变频器内置的软启动功能可以降低电机启动时的电流冲击,减少电网波动和设备磨损,延长电机使用寿命。此外,现代变频器通常具备能量回馈功能,在电机处于制动状态时,将产生的再生电能回馈至电网,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结合 PLC 或 DCS 系统,变频调速可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调节,使整个电机系统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达到最优的节能效果。
二、无功补偿装置配置,提升电网功率因数
电网中的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无功功率,导致功率因数降低。这不仅增加了线路损耗,还会造成供电设备容量利用率下降。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配置,能够有效改善电网电能质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静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是当前主流的补偿技术。SVC 通过调节晶闸管投切的电容器或电抗器来动态补偿无功功率,适用于负载波动较大的工业场合。SVG 则采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实现无功功率的快速精准补偿,响应速度更快,适用于对电能质量要求较高的精密制造或数据中心等场景。
在自动化生产车间,大量电机和变频器的使用会导致电网谐波含量增加,传统电容器补偿可能引发谐振问题。此时,采用有源滤波与无功补偿一体化装置,既能滤除谐波,又能动态补偿无功功率,确保电网稳定运行。补偿装置的安装位置也需科学规划,通常建议在负载侧就近补偿,以减少线路传输损耗。结合能源管理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数据可上传至中央监控平台,实现远程调节和能效分析,为后续节能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降低建筑能耗
现代建筑照明系统往往存在过度照明、无效照明等问题,造成大量能源浪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多维度感知和精准调控,能够显著提升照明能效。系统由环境光传感器、人体感应模块、智能调光装置和中央控制单元构成,实现按需照明的动态管理。在办公场所,系统会根据自然光照强度自动调节人工照明亮度,维持工作台面恒定的照度水平 [2]。当检测到人员离开时,区域照明会自动关闭或调暗。会议室等间歇使用场所采用移动侦测技术,确保无人使用时立即切断电源。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实施分级照明策略,在非高峰时段自动降低照明功率。
调光技术的应用尤为关键,LED 灯具配合PWM 调光驱动器,可实现 0%~100% 无级亮度调节。相比传统开关控制,这种连续调光方式既能满足视觉舒适度,又能避免突变的明暗变化。系统还支持场景预设功能,根据不同使用需求一键切换照明模式,如会议模式、休息模式等。建筑外立面的景观照明采用天文时钟控制,根据季节变化自动调整启闭时间。节假日模式可单独设置,避免常规照明计划被打乱。系统运行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通过能效分析找出异常耗电区域,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四、能效监测平台建设,优化能源管理效率
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是提升能效的重要途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效监测平台,通过多层次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实现用能过程的透明化管理。系统架构包含现场感知层、数据传输层、云端处理层和应用展示层,形成完整的能源管控闭环。在硬件配置方面,智能电表、电力监测终端等设备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电气参数。温湿度传感器、流量计等辅助设备记录环境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工业总线或无线网络传输至边缘计算网关,进行初步处理和异常诊断。平台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实时监控、能耗统计、能效分析、预警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能源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和仪表盘。系统自动生成日、周、月能耗曲线,识别用能高峰和异常波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能耗基准模型,及时发现偏离正常状态的用能行为。能效对标功能支持不同产线、不同时段的数据对比分析,找出能效差距和改进空间。系统还可与 ERP、MES 等管理系统对接,将能源数据与生产数据关联分析,评估单位产值的能耗水平。通过持续的数据积累和分析,逐步建立企业特色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效的持续改进 [3]。
结语: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中节能技术应用的系统研究可知,合理的节能措施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可观的能源节约。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智能化技术与节能方案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建议企业在实施自动化改造时将节能考量纳入整体规划,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双管齐下,推动工业生产向更加高效、绿色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林 勇 , 高 鹏 . 电 气 自 动 化 节 能 技 术 分 析 [J]. 中 国 设 备 工程 ,2025,(07):223-225.
[2] 汪靖 , 郑巧 . 节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应用 [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14(10):139-141.
[3] 朱盛和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节能降耗中的应用与研究 [J]. 中国品牌与防伪 ,2024,(0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