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共情式阅读教学”探索

作者

葛红梅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中心学校益民教学点  6171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正逐步迈向智慧化。智慧教育以其个性化、互动性和数据驱动的特点,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共情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共情式阅读教学得以更好地实施和推广,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智慧教育与共情式阅读教学概述

(一)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二)共情式阅读教学

共情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共情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分享感受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情感认知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

二、智慧教育环境下共情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世界中。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举例来说,在讲授《草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广袤无垠的草原景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下,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对草原的向往与热爱,进而深入理解文本中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草原相关的音乐、视频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草原的感知与理解。

(二)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高效的共情式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挑选角色进行演绎,通过模仿角色的言辞、举止、表情等,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世界。这种策略能够让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更深刻地领会文本的情感深度和人物形象。例如,在教授《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通过模仿它们的对话、表情和动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狐狸的狡猾与乌鸦的单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道理与情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角色进行适度的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1]

(三)组织小组讨论与分享

小组讨论与分享是共情式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本中的情感点、人物形象等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感受。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能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如感动、悲伤、愤怒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与同理心。例如,在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围绕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展开讨论,让学生们思考小女孩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以及她所经历的一切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学生们可能会提到小女孩的孤独、无助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些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分享环节,学生们可以讲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最触动心灵的瞬间,如小女孩划燃火柴看到奶奶时的温馨场景,这样的分享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认知水平等数据,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从而为共情式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阅读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时存在困难,如理解复杂情感、把握文本主旨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组织专题讨论等,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2] 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推荐更符合他们口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大数据技术的精准分析,教师能够不断优化共情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三、智慧教育环境下共情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共情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内部世界,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情感体验。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义,而是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和情感波动,通过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认知能力与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3]

(二)增强学生同理心

共情式阅读教学强调情感共鸣和同理心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个人经历分享等互动活动,学生能深入理解他人情感。这种方法不仅提升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还能增强情感感知和体验。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同理心,培养人文关怀,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展现成熟和同情心。

(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共情式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情感认知能力。在智慧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与教学水平。

四、结语

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共情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情感共鸣与同理心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与人文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组织小组讨论与分享等活动,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情进行精准分析。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共情式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增强学生同理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智慧教育环境下共情式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建华 . 小学语文教学中“共情”能力训练探究 [J].基础教育研究 ,2020,544(18):39-40.

[2] 陈娅丽 . 慧阅读 智语文——“互联网 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J]. 教育界 ,2021,473(49):91-93.

[3] 邢军红 .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解析 [J]. 数据 ,2022,332(04):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