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体育篮球大单元教学的研究
郑磊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017000
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的小学生,正处于体育素养奠基的关键阶段,亟须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体系,助力其掌握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以核心“大概念”为统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重构,构建结构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完整的运动项目体验中,克服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内容碎片化、学习浅层化等弊端。基于此,本文聚焦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深入探究优化策略,旨在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提升篮球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一、设计主题,引领活动
在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确立具有统领性的学习主题是关键起点。这一主题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并通过主题引领,串联起篮球技能学习、战术配合、团队协作等多元内容,驱动学生在结构化、递进式的学习活动中,系统掌握篮球运动知识。在设计大单元主题内容时,教师需立足课程标准与学情分析的双重维度,又要充分考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体育素养进阶规律,以此确保学习主题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引领。以五六年级(对应新课标“水平三”)为例,该阶段学生已积累一定篮球基础(如掌握投篮、运球、防守等单项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其开展系统化学习,熟练掌握项目基本技战术,强化规则意识并培养抗挫折能力。基于此,教师可提炼“篮球组合技术的实战运用与竞赛素养培育”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情境化对抗练习与小型比赛,引导学生在实战中理解战术配合逻辑。同时,融入规则讲解、胜负观引导等内容,让学生在提升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实现从“技术习得”到“素养进阶”的跨越[1]。
二、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教学目标的科学预设是大单元教学有序推进的核心导向,其不仅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行动指引,更构建了教学评价的基准框架。在实施篮球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精准聚焦本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实际能力水平与成长需求,明确大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接着对各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规划。一方面,体育教学的核心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从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多个维度系统设定教学目标。同时,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深度结合学情,围绕“做什么”“如何做”“达成何种效果”等核心问题展开系统性思考,确保目标既具方向性又有实操性。另一方面,大单元目标需立足宏观视角引领教学方向,而课时目标则要结合教学规划进行具象化设计,清晰界定每节课的重点任务。以“篮球组合技术的实战运用”主题大单元教学为例(对应新课标“水平三”),教师需基于学情分析与项目特性,从三大维度构建目标体系:
一为运动能力。在学、练、赛一体化场景中熟练运用组合技术,理解篮球战术基础;掌握比赛规则与观赛礼仪,能对基础赛事进行分析评价。
二是健康行为。主动参与校内外篮球活动;学会运动前动态热身、运动中心率监测、运动后拉伸恢复的完整流程,掌握擦伤、扭伤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方法;
三是体育品德。在比赛中精准执行战术分工,展现默契配合;尊重对手与裁判,赛后主动致意;面对比分差距时保持拼搏精神,胜不骄、败不馁,还要在赛后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三、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需深度把握运动技能习得规律与学生素养发展特点,通过设计递进式情境链,将零散的篮球知识技能串联成有机整体,借助贴近生活或赛事的真实情境开展学练活动,促使学生在模拟实战、问题解决中锻炼思维能力与临场应变力。情境链的构建应贯穿教学全程,以主题情境为线索,将基础动作训练、战术配合演练、赛事实践体验、观赏评价等教学内容有序融入不同课时。学生在连贯且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驱动下,逐步实现从机械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跨越,最终达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协同发展,切实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以“篮球组合技术的实战运用”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中,基于教学目标与内容逻辑,笔者构建了“语言描绘—模拟防守—模拟比赛—实战对抗”的递进式情境链,贯穿技术学习到实战运用的全流程。首先,在语言描绘情境中通过动画演示、战术板推演等方式,拆解“运球 + 投篮”“传球 + 投篮”等基础组合技术的动作要点与衔接逻辑。其次,在模拟防守情境中设置固定防守障碍,让学生在“有干扰”环境中练习“移动中运球急停投篮”“传接球假动作突破投篮”等进阶技术,重点强化对抗中的节奏变化与技术稳定性,实现从单一技术到组合应变的能力升级。再次,在模拟比赛情境中开展攻防转换练习,预设“快攻反击”“阵地战掩护”等实战场景,要求学生根据场上局势选择合理技术组合,培养“读比赛—做决策”的战术思维。最后,构建实战比赛情境,组织班级联赛,在真实对抗中检验技术组合的运用熟练度与团队协作效率。该情境链遵循能力发展规律,通过阶梯式任务设计,将技术教学从机械操练转向问题解决,使学生在逐步升级的挑战中构建完整体系,最终实现从“会做动作”到“会打比赛”的质变,切实达成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目标。
四、丰富方法,深度学习
在大单元教学中,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是提升技能掌握效率的关键。体育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特性与学生学情,对各教学环节的方法进行精准规划。
起始阶段:以激活学习动力、建立动作表象为核心,采用情境导入法、示范模仿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动作认知,辅以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模仿中理解技术要点。
中段阶段:聚焦技术熟练度提升与团队配合意识培养,运用自主探究法激发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技术互补与战术磨合。
收官阶段:以比赛教学法为核心,构建“学、练、赛”闭环体系,推动学生将组合技术从课堂练习转化为实战能力。
以单元主题为例,教学实施遵循阶梯式推进路径:首先,通过播放 CBA 赛事高光片段,聚焦球星在快攻、阵地战中的技术组合运用,创设沉浸式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自然导入教学主题;随后,教师运用“讲解 + 慢动作示范”双轨教学,拆解“运球突破衔接急停跳投”“掩护配合后分球投篮”等组合技术的发力逻辑与战术意图,辅以战术板推演强化动作认知。在自主练习环节,采用“优生抽签展示”机制,邀请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示范,组织全班对照观察、互评纠错,深化动作细节理解;继而开展“组内循环训练 + 组间对抗赛”,设计多样化赛制,让学生在真实对抗中灵活调用组合技术,在胜负压力下淬炼决策能力。通过比赛中的战术配合、规则遵守与团队协作,学生不仅实现从技术模仿到实战运用的跨越,更在竞争与合作中培育坚韧品格、团队精神与体育道德,达成知识技能与精神品质的双重提升 [2]。
五、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结合篮球项目的运动规律与班级学情,系统化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完整的学习链条中实现从技术习得向能力迁移的跃升,切实优化篮球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 1 ]郑金玮 . 小学篮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 J ] .新体育 ( 下半月 ),2025(1):89-91
[ 2 ]蔡 晓 杰 . 新 课 标 下 小 学 篮 球 大 单 元 教 学 研 究 [ J ] .甘 肃 教育 ,2025(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