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理论视角下中年段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邓亚慧
抚顺市实验小学 113000
前言
在小学中年段(即 3 - 4 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强化、社会交往需求的增多以及学业压力的逐渐增大,他们有可能遭遇情绪起伏、同伴间的冲突、学业上的焦虑等心理危机情况。要是没有及时且有效的干预举措,这些心理问题或许会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业成绩乃至长期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人际关系学说着重指出,个体的心理状况和其置身的社会关系脉络紧密相连。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融洽的师生交流、伙伴的扶持以及家庭内部的顺畅沟通,都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由此,基于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探索怎样搭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对于推动中年段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大价值。
一、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
在人际关系理论架构之中,家庭作为个体最早涉足的社会基本单位,对 8- 12 岁的中年段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此阶段的孩童正处于社会认知和情感发育的重要时期,家庭支撑体系是否稳固,将直接左右其应对心理危机的本事。依据 Bowen 的家庭系统理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形式会培育孩子的情绪调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心理危机常常是由于家庭功能出现失调所致。所以,建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支持体系,需要从情感关联、沟通方式以及共同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着力开展工作。
比如说,有个 10 岁的学生,由于学业上的压力,出现了焦虑的症状,进而拒绝去学校上学。在实施心理方面的干预过程当中了解到,他的父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用批评来代替鼓励孩子,最终使得孩子产生了“失败恐惧”这样的心理状况。通过运用家庭治疗的方式,父母开始采用“每日积极反馈”的办法,举个例子来说,当孩子完成作业之后,给予孩子具体的表扬,像是“你今天解题的步骤特别清晰”,而不是那种比较笼统的表扬,比如“你真棒”。过了三个月之后,这个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焦虑的行为也有所减少。这个具体的案例表明,情感方面的支持要通过那种具体的、具有正向意义的互动来达成,而不能只是空洞的安抚。
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着重指出,双向而且平等的沟通交流,是能够减少孩子在心理上的防御的。打个比方,有个四年级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婚,出现了攻击性行为。老师介入这件事情之后发现,孩子常常会通过捣乱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给出的干预方案里要求父母每周设立“家庭对话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你最近有没有什么想要跟我们说一说的事情呀?”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而不是直接去质问孩子的行为问题。通过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练习,父母学会了倾听,而不再打断孩子讲话,慢慢地,孩子也开始用语言来代替行为,从而释放自己的情绪。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从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讲,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年段小学生(即 3 - 4 年级学生)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需求需成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营造具备支持性特点的人际环境,助力学生构建起健康良好的同伴关系以及师生关系,以此达成对心理危机的预防以及干预之目的。比如,某小学在心理健康课程里设置了“情绪伙伴”这一活动。活动形式为将学生两人分为一组,每周相互分享一次各自的情绪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倾听以及共情相关技巧。该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推动了同伴之间信任与支持氛围的形成。
除此之外,该校积极实行“班主任谈心日”举措。鼓励教师定时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及时察觉并化解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扰。举例而言,有一名四年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出现了情绪低落的状况。班主任借助谈心,了解到该学生内心存在焦虑情绪,之后联合心理教师为其实施情绪疏导工作,并且安排班级同学主动陪伴。经过这些努力,最终成功协助该学生平稳度过心理危机。
三、家校合作机制
从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来讲,家校合作是防范和处理中年段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方式。家庭与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境,唯有构建起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模式,方可为学生打造稳定的心理支撑体系。比如说,某小学开设了“家长心理课堂”,定期邀请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向家长传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还指导家长怎样与孩子实现有效交流。在其中一堂课上,专家借助角色扮演的办法,使得家长去体会孩子的心理感觉,助力家长理解孩子在情绪方面的需求。有一位母亲回应称,以前她常常因为孩子写作业磨蹭而严厉斥责,致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而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方面的技巧后,她改为采用鼓励式的沟通方式,孩子的学习态度以及家庭氛围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家校之间的合作能借助数字化途径强化平日里的沟通交流,比如搭建班级心理健康相关的微信群,定时推送关于家庭教育引导方面的文章,同时鼓励家长们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打个比方,有一所学校在该群内发起了“每日一句暖心话语”的活动,倡议家长每天跟孩子说一句积极鼓励性质的话语,很多家长反映这个做法切实地改善了亲子之间的关系。这种以人际关系理论作为基础的家校携手合作模式,能够凝聚起教育方面的力量,为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给予双重的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从人际关系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针对小学中年段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办法,不单单着眼于个体自身内部的心理调节,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里所占据的关键地位。经由推动家庭、学校以及同学伙伴之间形成积极主动的互动,提升小学生在人际交往层面的能力,我们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所以呢,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以及各位家长得一起努力,打造出一个具备高度支持性、沟通顺畅的环境,这样才能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牢固的根基。往后的研究能够更深一步探寻不同文化环境里人际关系对心理危机干预会产生何种影响,期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更为宽泛的心理健康教育供应理论层面的支撑以及实际操作方面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季建林,徐俊冕 .(1994). 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临床精神医学杂志(02),doi :
[2] 杨宏飞 .(2001).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4),289-290.doi :
[3] 林崇德,李虹,冯瑞琴 .(2003). 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110-116,doi :
[4] 樊富珉 .(2003).SARS 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模式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9),600-602.doi :
[5] 樊富珉.(2003).“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32-37.doi :
[6] 史占彪,张建新 .(2003). 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04),393-399.d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