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

招金燕

广东省罗定市罗定第二小学  527200

引言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来临,新时期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变:他们通过网络接触多元信息,思想观念更开放却也更易受干扰。在此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再是“简单说教”,而是要应对“价值观多元、家庭情况复杂、学生差异显著”等新挑战。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帮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守护其身心健康;因此,班主任需主动探索适配新时期的德育方法,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为他们的成长筑牢道德根基。

1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意义

从学生个体成长来看,小学阶段是“人格塑形的黄金期”,学生如同待雕琢的璞玉,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便是“精心打磨的过程”。通过日常引导 —— 教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帮同学捡文具”“不浪费粮食”,能让他们明辨是非、懂得感恩,养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好品质,这些品德会成为学生未来人生的“精神底色”,帮他们在复杂社会中坚守正道。

于学校教育层面,德育是“校风建设的灵魂”。班主任以德育为抓手,通过组织“班级文明之星评选”“集体公益活动”,能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学会包容与合作,减少校园矛盾;当班级里充满“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氛围,教学活动也能更顺畅开展,形成“德育促教学、教学融德育”的良性循环。

2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多元文化冲击下价值观引导难度增大

信息时代,小学生能轻易通过短视频、游戏、社交媒体接触多元文化:既有“雷锋精神”“传统文化”等正能量内容,也有“拜金主义”“网络暴力”等消极思想。他们辨别能力弱、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却错误的观念吸引 —比如模仿网络上“耍酷斗狠”的行为,认为“诚实会吃亏”。班主任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帮学生筛选正确价值观,难度远超以往。

2.2 家庭结构变化与教育方式差异带来的困扰

新时期家庭结构愈发多样: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因缺乏完整关爱而变得敏感自卑,抵触班主任的德育引导;留守儿童长期见不到父母,缺乏家庭监管,容易养成“上课走神、作业拖沓”的习惯,对“纪律”“责任”的认知薄弱;还有些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遵守班级规则。这些差异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难以“一刀切”,需花费更多精力因材施教。

2.3 学生个体差异显著,因材施教难度提升

如今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愈发明显:性格上,有的活泼外向却爱调皮捣蛋,有的内向腼腆却不善交流;学习上,有的接受快却浮躁,有的基础弱却踏实;兴趣上,有的沉迷画画,有的热衷编程。德育工作若忽视这些差异 —— 对内向学生当众批评,对活泼学生过度约束,不仅无法达到育人效果,还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何“量身定制”德育方式,成为班主任的一大难题。

3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3.1 强化自身榜样示范,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班主任的言行是“最生动的德育教材”。日常工作中,要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答应学生“表现好就组织春游”,就务必兑现承诺;捡起地上的纸屑、主动向门卫师傅问好,这些细微举动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比如班级里有学生忘记带文具,班主任主动拿出自己的备用文具给他,并用温和的语气说“下次记得整理好书包哦”,既能帮学生解决问题,又能潜移默化地教他“乐于助人、细心整理”的道理,比空洞说教更有效。

3.2 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告别“说教式”活动,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体验”的德育形式: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线上德育打卡”—— 让学生在班级群分享“今天帮家人做的一件事”(如“帮妈妈洗碗”“给爷爷捶背”),配上照片或短视频,班主任及时点赞点评;举办“德育情景剧表演”,让学生扮演“遇到同学吵架该怎么办”“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该怎么做”,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正确处理问题;还可以组织“校园义卖”,将所得款项捐赠给公益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奉献的快乐”。

3.3 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班主任需与家长搭建“同心桥”:定期召开“主题家长会”,不仅反馈学生成绩,更要分享他们的品德表现(如“小明最近主动帮同学补习功课,很有爱心”“小红上课能认真倾听,遵守纪律”),同时倾听家长的困惑(如“孩子在家不爱做家务怎么办”),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针对特殊家庭,开展“个性化家访”—— 对留守儿童家庭,详细了解孩子的生活状况,与家长约定“每周视频沟通孩子情况”;对单亲家庭,委婉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通过家校协同,让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形成“1+1>2”的育人效果。

3.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施个性化德育引导

新时期小学生面临更多心理压力,班主任要做“学生的心灵守护者”:学习基础心理知识,通过日常观察(如“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上课频繁走神”)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利用“课间谈心”“悄悄话信箱”等方式,倾听学生的烦恼— 有学生因“怕考试”而焦虑,班主任可以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一步一步来,你一定可以”;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的画画得很棒,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吗”);对调皮的学生,耐心引导他“把精力用在帮助同学上”,通过个性化关怀,让德育充满温度,帮学生养成健康心态。

结语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是“充满挑战却意义非凡的事业”,它关乎每个学生的品格成长,也关乎教育的未来。面对多元文化冲击、家庭结构变化、学生差异显著等挑战,班主任需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为底色,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学生、创新活动吸引学生、家校合作助力学生、心理关怀温暖学生,让德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未来,还需不断探索更贴合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德育方法,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德育的滋养下,成长为有品德、有担当、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情美共生,赋能成长——小学班主任结合道法课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 陆瑜兰 . 求知导刊 ,2024(33)

[2] 以阑珊灯火,点亮滚烫星河——小学班主任德育路径探索 [J]. 杨明月 . 华夏教师 ,2024(32)

[3] 生态学视角下教师评价素养的核心要素及培养策略 [J]. 杨立雄 . 中国教师 ,2024(05)

[4]“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潍坊新纪元学校的探索与实践[J]. 潘祥成 ; 马秋娟 . 新校园 ,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