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索家园共育之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作者

刘敏

武川县第三幼儿园 011700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情绪体验、行为习惯与人格雏形将深刻影响个体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韧性。在此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与支持。近年来,随着“家园共育”理念的广泛倡导,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在教育目标、方法和资源上的协同逐渐增强,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持续支持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将围绕家园共育机制的协同路径,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推动家园共同构建积极、健康的育人生态。

一、家园共育支持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家园共育支持下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现实必要性。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敏感性,情绪调节、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等能力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极易受到家庭氛围、教养方式和园所环境的多重影响。在这一时期,单一教育主体往往难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家庭和幼儿园分别承担着情感依附与社会化引导的双重功能。家园共育能够打破教育场域的界限,实现对幼儿心理状态的持续关注与双向支持,从而增强心理干预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此外,家庭是幼儿最初的生活环境,家长在日常互动中对儿童情绪的回应方式深刻影响其心理结构,而幼儿园则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系统化引导心理素养成长,二者协同可形成优势互补。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幼儿问题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构建稳固、高效的家园合作关系,已成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核心路径之一。

二、家园共育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协同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及时互通

有效的家园沟通是实现心理教育协同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家与在园表现存在差异,家长和教师各自掌握的信息往往片面而零散,若缺乏顺畅的沟通渠道,就难以及时发现幼儿心理上的异常信号。因此,园所需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机制,如定期举行家长会、一对一谈话、家庭访问等,借助家园联系本、微信群、教育平台等工具,实现对幼儿行为、情绪变化的即时反馈与共同研判。同时,教师在沟通中应主动引导家长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避免责备式沟通,形成平等、信任、合作的共育关系,确保教育信息在园所与家庭之间顺畅流通,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性与连续性。

(二)开展家庭参与的情绪教育与行为指导活动

幼儿的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发展离不开环境支持与具体训练。园所可设计融合家庭参与的心理主题活动,如“亲子情绪日记”“情绪色卡识别”“家庭角色互换体验”“情绪瓶 DIY”等,通过游戏化、互动式方式,帮助幼儿在亲子互动中学会表达情绪、识别情感、建立行为边界。此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内在情感需求,还能引导其在家庭中使用积极回应策略,减少训斥与情绪忽视等消极互动。同时,园所可在活动前后引导家长反思与交流,提升其在教育中对情绪价值的认识,进而构建和谐有序的家庭心理氛围,为幼儿心理成长提供稳定支持。

(三)建立家园联合的心理筛查与支持干预体系

要实现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有效干预,需依托家园合作建立系统化的筛查与支持机制。园所可在专业指导下设计发展性心理评估工具,结合教师观察、家长反馈、行为记录等多维数据,对幼儿情绪、行为、社交等方面进行初步筛查。一旦发现偏离发展轨迹的苗头,应立即启动家园协商机制,共同研讨支持方案,如调整家庭教养方式、个别化情绪干预、引入心理咨询师辅助等。此外,园所还可设立心理健康观察档案,动态记录干预过程与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优化干预措施。通过联合筛查和干预,既提升了问题发现的及时性,也增强了教育干预的连续性与针对性,为幼儿构建更具弹性和安全感的成长环境。

(四)提升家长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机制建设

家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践者,其教育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然而现实中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心理育儿知识,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往往手足无措或处理不当。因此,园所应将家长培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组织心理知识讲座、实操工作坊、专家答疑沙龙等活动,内容涵盖幼儿情绪发展规律、压力应对技巧、亲子沟通方法、行为正向引导等。培训形式应灵活多样、贴近实际需求,如结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视频教学等方式增强实用性。同时可设立“家长沙龙”平台,引导家长间进行经验分享与互助,逐步提升其在日常教育中的心理支持能力,真正实现从“支持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化。

三、结语

幼儿心理健康的养成是一个持续而系统的过程,离不开园所与家庭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家园共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深化,更是实践层面提升心理教育实效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协同沟通机制、开展亲子参与的情绪教育活动、建立联合筛查干预体系、加强家长心理教育培训等具体措施,能够有效打通教育信息壁垒,提升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效率,营造支持性成长环境。未来,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家庭育儿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完善家园协同机制,推动园所与家庭在心理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共同为幼儿心理健康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俞静 . 家园共育助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研究 [J].当代家庭教育 ,2023,(22):59-62.

[2] 许根梅 . 利用家园共育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J]. 名师在线 ,2024,(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