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学生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错失恐惧的影响: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作者

刘浩淼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在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深度嵌入生活的时代,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Out, FOMO)作为一种特定的焦虑形态日益凸显。它表现为个体持续担忧错过有价值的经历、社交机会或信息,并伴随不断寻求连接的强迫性冲动。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活动(如网课、远程办公)的激增,进一步放大了人们透过屏幕感知世界时的“害怕错过”心理。

社交媒体作为现代社交的核心场域,其使用模式对心理健康影响显著。研究通常将其区分为:

主动性使用:直接互动(如评论、私聊、发布原创内容),通常与积极情绪关联。

被动性使用:指个体仅浏览他人发布的信息、状态或新闻,而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社交互动(如点赞、评论、转发)。这种行为具有隐蔽性(无互动痕迹)和目标非特定性(多为无目的浏览)。研究发现,用户花费大量时间在被动浏览上,而被动接触的内容往往是他人生活的“高光时刻”或精心修饰的片段。

关键问题在于,高频率的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极易诱发个体进行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当缺乏客观标准时,个体倾向于以他人为参照评估自身。社会比较主要分为:

上行社会比较:与自认为优于自己的人比较。

下行社会比较:与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比较(本研究将创新性探究其与FOMO 的关系)。

研究表明,被动浏览“理想化”他人生活,显著增加上行社会比较频率,易使个体产生“他人生活更优”的认知,进而引发负面情绪、推高错失恐惧,其源于内在心理需求,高频用户 FOMO 水平更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兰州市两所初中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57 份,总有效率为91.4%,具体情况见表2-1。

1.2 研究工具

2.2.1 错失恐惧量表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 FOMOs)

采用国外学者 Murayama,Przybylski 等人于 2013 年编制的错失恐惧量表。FOMOs含 10 个题目,采用 5 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的错失恐惧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2.2.2 比较方向量表 (INCOM)

采用白学军和刘志军(2013) 翻译修订的版本,修订后的量表共12 个题目,包含上行比较、下行比较 2 个分量表,该量表采用 5 点计分,得分高的维度表示个体更倾向采用这种社会比较方式。该量表在本文α 系数为0.79。

2.2.3 社交网络监视使用量表

采用 Tandoc 等人 (2015) 编制,刘庆奇 (2017) 翻译修订的《Facebook 监控使用量表》测量社交网站的被动使用。共有4 个题目, 使用利克特5 点计分,中学生在各项目上总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强度越大。该量表在本文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8。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6.0 进行问卷信效度检验、差异检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采用bootstrap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 结果

2.1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因变量错失恐惧与上行社会比较、下行社会比较和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306 、0.288、0.480, p⟨0.01⟩ );变量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上行社会比较呈显著正相关( ⋅r=0. 205 , p<0. 01) ),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下行社会比较存在显著正相关( ⋅r=0.219 ,p )。

2.2 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与错失恐惧之间的中介作用

表 1​基于 Bootstrap 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以上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借助 Process插件进行基于 Bootstrap法的中介

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见于表 1。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错失恐惧的直接效应显 著 (Effec t=0. .799, SE=0.121, 。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 - 上行社会比较 - 错失恐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中,间接效应显著 (Effect=0.092,SE=0. 049) ),且 95% 的置信区间不包括 0,因此认为上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错失恐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路径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 下行社会比较- 错失恐惧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中,间接效应(Effect=0.080SE=0.043)显著,且 95% 的置信区间不包括 0,因此认为下行社会比较在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对错失恐惧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3. 讨论

3.1 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正向预测错失恐惧

本研究以初中生为对象,验证了被动性社交网络使用(PSNU)显著正向预测错失恐惧(FOMO)。这与前人研究一致:中学生被动浏览社交网络时,大量接触他人精心修饰的“高光时刻”,易引发“他人生活更精彩”的焦虑,进而强化FOMO(害怕错过有价值经历)。

3.2 社会比较的双路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上行与下行社会比较均显著正向预测FOMO :

上行比较(与优于自己的人比较):高频比较易使中学生陷入消极自我评价,担忧错过他人的积极经历,直接推高FOMO 水平。

下行比较(与不如自己的人比较):创新性发现其同样增加 FOMO。传统认为下行比较可缓解焦虑(通过提升自尊),但本研究揭示其另一机制:下行比较会不断提醒个体“自身可能变糟”,引发对潜在损失的焦虑,从而加剧FOMO。

综上所述,社会比较是将被动浏览转化为焦虑的关键心理机制——无论比较方向如何,频繁比较均使社交信息成为FOMO 的“焦虑源”。

参考文献:

[1] 王妞妞 , 张玉芳 , 杨月波 , 孟雯琪 , 张俊福 , 秦荣臻 & 马骦 .(2023).移动社交媒体下大学生错失恐惧研究进展 . 中国学校卫生 (05),79-6800.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5.035.

[2]成鹏 .(2021).青少年孤独感与错失恐惧的关系:社交媒体使用强 度 的 中 介 作 用 . 中 国 临 床 心 理 学 杂 志 (01),187-190.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21.01.038.

[3] 马建苓 & 刘畅 .(2019). 错失恐惧对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 : 社交网络整合性使用与社交网络支持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05),605-614.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9.05.12.

[4] 张永欣,姜文君,丁倩,洪梦飞 . (2019). 社会比较倾向与大学生社交网站成瘾: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7 (05), 928-931+936 .

[5] 刘庆奇,张晨艳,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 . (2017).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心理科学,40 (03), 678-684.DOI:10.16719/j.cnki.1671-6981.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