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学生睡眠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分析基于心理普测视角
朱丽娟 张铭 叶良龙 范海宁
1.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安徽芜湖 241002 2.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1 3. 皖南医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4. 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
1前言
小学生正处于 认知和生理发 仅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及家庭幸福,也关乎 生的学习和生活也面《2019 年中国青少年 眠时长不足、入睡 少年心理健康和全 康教育和 小学心理健 部门印新时代教育的重视的 供理论基础 和解决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问
2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研究采取分层随机取样方式,选取安徽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亳州市、合肥市、芜湖市地区 6 所小学进行调查取样,纳入标准如下:被抽取学校中愿意参加本研究的4-6 年级小学生。排除标准为:不愿意参加本研究的。参与这项研究的小学生是完全自愿的,没有任何补偿。小学生在调查前征求了家长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参与者被告知:他们可以随时因任何原因退出调查。
本研究于2023 年11 月27 日至12 月30 日进行。在分发调查问卷之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调查员(班主任)进行了标准化的培训,以确保问卷的质量。共计调查了 88 个班级,发放问卷 4700 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 4516 份(有效率为 96.09%)。
2.3 工具
2.3.1 基本情况 自制结构性调查问卷,涵盖人口学变量、年级班级、基本睡眠状况、午睡频率、学习压力自评、睡觉方式以及其他基本情况。
2.3.2 睡眠状况 采用李建明教授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5] ,主要统计指标是总分,量表最低分为10 分(基本无睡眠问题),最高分为50 分
),总分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重愈多;本研究中所涉及睡眠状况是指由该量表所测量出的结果。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767。
2.3.3 睡眠障碍 采用青少年失眠自评量表 (YSIS)中的 6 个条目考察学生近 1 个月的睡眠障碍状况[6] ,6 个条目的选项计分办法为:从来没有计 0 分、1 次 / 周计 1 分、2 次 / 周计 2 分、3 次及以上 / 周计 3分,6 个条目得分总和为睡眠障碍得分 [7] ,得分越高说明睡眠障碍症状越严重,本研究中,睡眠障碍得分≥7表示睡眠障碍检出阳性 [8]。睡眠质量通过学生主观评价产生,采用 Likert 5 点评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46。
2.3.4 心理健康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 成等 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 Diagnostic Test,MHT) 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8 个方面评估学 答问题过程中是否有掩盖自己真实想法的行为;本研究中所涉 量表的各分量表分别代表了被试在心理健康各个方面的问题情况 题倾向较严重,30 分以下为健康心理状况 [10] 。 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 系数为 0.94
2.4 数据分析
采用 SPSS27.0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进行描述,采用 t 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考察睡眠状况、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安徽省小学生睡眠状况、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 4516 名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 04±1 .20)小时,4.7%(210 名)报告了睡眠状况较差,0.4%(16名)报告了睡眠状况非常差;睡眠质量差和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 2.8% 和 14.4%。对一般资料项目小学生的睡眠状况、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女生睡眠质量比男生差;非独立睡觉比独立睡觉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在睡眠状况、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这 3 个指标上,年级、学习压力、午睡频率、睡眠时长、是否开灯睡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多重比较显示,在睡眠总分上,六年级与四、五年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在睡眠质量上,四年级与五、六年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在睡眠障碍总分上,六年级与四、五年级分别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习压力的小学生在睡眠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午睡频率的小学生在睡眠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3.2 安徽省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 692 名学生 ( 占比 9.1%)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 [11、12], 筛查 M H T各分 量表得分发现,主要集中在过敏倾向(16.3%)、学习焦虑(16.0%)和自责倾向(13.5%)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的是在 8 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 80 分的小学生共 1448 人,检出率为 32.1%,约占调查对象的三分之一。由 表 2 可知,男生在冲动倾向分量表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女生;在总分和 8 个分量表得分上,年级、学习压力、午 睡频率、睡眠时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六年级比四、五年级心理健康水平低;学习压力越大,心理 健康水平越低;越坚持午睡,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睡眠越充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不开灯睡觉比开灯睡觉在 总量表得分、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恐怖倾向分量表得分更高;非独立睡觉比独立睡觉在总量表得分、学习焦虑、 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分量表得分更高。
表1一般资料对小学生睡眠状况、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n=4516)




3.3 安徽省小学生睡眠、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睡眠状况与学习压力呈正相关(r=0.428);睡眠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也呈正相关(r=0.515);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呈正相关(r=0.334)。

3.4 安徽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心理健康水平为因变量,年级、学习压力、午睡频率、睡眠时间、是否开灯睡觉、是否独立睡觉、睡眠状况、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越高,睡眠时间越短,午睡频率越低,学习压力越大,睡眠状况越差,睡眠障碍越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越多。
表4心理健康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4516)

4 讨论
4.1 安徽省小学生睡眠状况、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有 4.7% 的安徽 量差和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分别为2.8% 和 14.4%,低于 上海 [15]、重庆 [16]海南 [17] 山西 等地数 眠问题,多举措有效落实“双减”和五项管 正好相反,这可能与小 高,可能是因为非独立睡 、五年级的学生;与裴亚兴 频率高、保持充足的睡眠 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 差距,因而需要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充 上进一步保障学生睡眠。
4.2 安徽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有9.1% 的小 问题,高于贵州 1] 、鄂西北 [12] 、延安 [20] 、曲靖 [21]等地区, 学生至少在某一个方面存在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环 ;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可能 率不高、精神持续紧张等问题; 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和保 社会压力、遗传因素、经午睡,保证充足的睡眠,独立睡 要性,可以借此机会建立“家 - 校 - 工作机制, 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显示女生在冲动倾向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在该阶段,女生的生理发育比男生早,会更早地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困惑和不安,并对身体的发育感到害羞、焦虑、困惑甚至恐惧。同时,她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快速发展,她们更加看重尊重、信任、公平、独立,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受到阻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27],并可能引发更多反抗或冲动行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逐渐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面临着一定的学业竞争压力和升学压力,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这容易导致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高年级的小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社交圈子逐渐扩大,人际关系也稍显复杂,他们可能会遇到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矛盾,一旦在社交中受挫,容易出现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自卑,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可能也在提高,往往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特长的培养,无形中给予孩子更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4.3 安徽省小学生睡眠、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研究数据表明,睡眠状况、学习压力与 心理健康三者之间都呈正相关 ,睡眠越缺乏,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保持稳 足时, 现出积极的情绪;相反,睡眠不足更可能让小学生 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和神经连接的形成,帮助他们在 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低自信心,进而增加学习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睡眠不 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增加心理压力 变得孤僻、 内向,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甚至与他人发生冲突。 这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4.4 安徽省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级、学习压力、午睡频率、睡眠时间、睡眠状况和睡眠障碍都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年级越高,睡眠时间越短,午睡频率越低,学习压力越大,睡眠状况越差,睡眠障碍越严重,其心理健康问题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小学生的睡眠状况,提升家庭功能 [30]、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提供舒适的午睡场所等,全力保障他们获得充足的睡眠。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越到高年级,越要重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 [31]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在一定的压力状态下,提供心理缓冲期,助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层面来看,建议面向 4-6 年级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开展相应身心健康发展专题培训,缓解学生因生理发育带来的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适当方法,同时改变传统观念,鼓励学生更加健康地表达情感、应对压力,以降低发生心理危机的风险。
5结论
本研究依托安徽省心理普测开展,经分析研究,安徽省小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04±1.20)小时,5.1% 的小学生睡眠状况差,睡眠障碍检出率为 14.4%,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 9.1%。女生睡眠质量比男生差,独立睡觉更有助于睡眠,六年级的学生比四、五年级的学生睡眠更差,降低学习压力、提高午睡频率都能显著改善睡眠。女生比男生的冲动倾向更明显,六年级比四、五年级心理健康水平低;降低学习压力、坚持午睡、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独立睡觉都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睡眠状况、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应建立“家 - 校 - 社”协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全力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减轻学业压力,缓解学生因生理发育带来的焦虑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适当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潇潇 , 张亚利 , 俞国良 .2010 ~ 2020 中国内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 [J]. 心理科学进展 ,2022(5):953-964.
[2] http://lxjk.people.cn/n1/2019/0321/c404177-30987773.html
[3]https://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5/content_685736
[5] 李建明 .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简介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12):1851
[6]LIU X,YANG Y,LIU Z Z,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YouthSelf- R ating
SIS) in Chinese adolescents[J].Sleep Biol R hyth,2019,17( 3):339 - 348
[7] 温福华 , 周焕南 , 涂南萍 , 等 . 家庭功能与中小学生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的关系 [J].中国学校卫生 .2023,44(05):664-667.
[8] WANG D,CHEN H,CHEN Z,et al. R esilience buffer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 and psychotic-like experiences in adolescents[J].Schizophr R es,2022,244: 118 - 125
[9] 周步成 . 心理测验诊断测验手册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5-10.
[10] 李福轮等 .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近十年调查结果的 Meta 分析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5):493-495
[11 曹薇. 贵州省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建议[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3): 45-50.
[12] 郑江翠 , 郑传芹 . 鄂西北地区中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以十堰市为例 [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4): 139-144.
[13] 傅小兰, 张侃, 陈雪峰.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14] 龙鑫等 . 北京市中高年级小学生睡眠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卫生统计 ,2020(10):704-707.
[15] 孙力菁等. 上海地区小学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21(3):354-357.
[16] 雍那等 . 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6):727-730.
[17] 邢增燕 . 小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J]. 新教育 上旬刊 ,2023(3):35-37.
[18] 张子娟等. 山西省高年级小学生睡眠时间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23(9):1619-1623.
[19] 裴亚兴等 . 山东省中小学生睡眠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J]. 中国学校卫生 ,2023(11):1674-1678.
[20] 苟思敏. 延安市安塞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延安大学,2024(6):4-5.
[21] 张顺军等. 曲靖市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校医,2024(3):161-1
[22] 李妮. 小学生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N]. 科学导报,2024-7-
[23] 李庆萍 . 校园氛围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D].2021(6):32.
[24] 李妮. 交叠影响域视角下家校社医协同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文汇,2024(5):15-42.[25] 苏甦 . 网络性骚扰经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社会资本的调节效应 [J].现代预防医学 ,2023(9):1605-1611.
[26] 赵海跞. 社会情感学习对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广西农村地区大样本调查数据 [J]. 教育科学探索 ,2023(1):53-59
[27] 张琴, 鲍喜燕, 顾涛, 王佳琪, 沈素梅, 周爱华. 盐城市小学生焦虑抑郁现状调查分析[J]. 心理月刊.2024(3):196-198.
[28] 王晴 , 师保国 , 王晓艺 , 等 .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作业、睡眠状况的关系 [J]. 人民教育 .2021(23):26-32.
[29]韩田田 . 中小学生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等多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研究 [D].安徽医科大学 .2022(03): 4-5.
[30] 刘琴 , 李芳 , 唐雅杰 , 张孝义 . 小学生家庭功能、睡眠质量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 [J]. 陕西学前师范院学报 .2021(7):63-69.
[31] 张子娟. 山西省中小学学生睡眠不足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山西医科大学. 2023(6):32-3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 2023 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睡眠障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心理普测视角”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JK23173。
作者简介:朱丽娟(1986—),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叶良龙(1988—),学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范海宁(1991—),学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
通讯作者:张铭(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