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彭勃
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068250
引言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高中数学教育同样遭遇变革与发展的双重考验。在现行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教育界广泛探讨的话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居于核心,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但这一模式已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现代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因而,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探讨如何展现学生的核心地位,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显得不足。一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解题技巧和答案的传授,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质和解题思路的深入剖析,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从而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2 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常处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地位,其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展现。教师通常作为知识的输送者,而学生则多作为知识的吸纳者。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学生鲜有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机会,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往往被忽视,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感。比如,在解题时,学生常被要求遵循既定步骤和方法,缺少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空间。即便学生在解题中有独到见解或不同方法,也常因与标准答案不一致而被忽略或否定。此外,课堂评价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表面表现,而较少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动力。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策略
2.1 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参与意识
在教育学心理学的视角下,要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打破对数学的单一认知,自发地喜爱数学,不仅要求数学教师紧跟教育革新步伐,创新教学模式,还应在课堂上增加提问环节,让学生基于自身的求知欲整理思路并表达,以此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自发思考和自主提问的引导下,学生应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知识讲解和习题练习上,而教师则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知识体系中合理引导学生。以“圆锥曲线”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应直接展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而是引导学生探究:“若空间存在一个固定点 F 及一条固定直线 l,若动点 M 到点 F 的距离与它到直线 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 e,那么动点 M 的轨迹将呈现何种形态?”此类问题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寻求答案。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提出假设,并通过绘图或计算来检验假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对圆锥曲线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应在学生讨论和验证过程中,适时提供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亦能得到显著增强。
2.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的中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兴趣点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等差数列”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情境:“某电影院为了吸引观众,推出了‘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即购买一张电影票可获得一张半价票。假设第一张票原价为 100 元,那么购买 n 张票(含赠票)共需支付多少钱?”这个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思考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求和公式,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3 重视学习指导,深化参与能力
要想在心理学视角下完成学生个人能力的内化培养,让学生在良性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学习、认知、研究的志趣,自主自动的预习新知、巩固旧知,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活日常,用于生活日常,构建出数学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双向指导,以此反哺学生的全面成长,需要数学教师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目的的展开阶段性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目标规划下的统一向教学目标设立,重视起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悖的放大学生的个性化引导,采用效率性分层教学,以此体现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价值,让班级学生在自属情绪的渗透影响下结合教师的表扬、鼓励等体会与成就感相随的参与喜悦,最终重塑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学习技能、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整合运用中内化自身的学习思维,从而借助心理变化提高自身的参与效率,学有所得。
2.4 鼓励反思总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定期回顾,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的解决策略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通过反思,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或思维导图。这种总结不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3 结语
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地位的凸显,是达成多样化教育目标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需不断探寻与优化教学手段,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营造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华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与实践 [J].数学教育学报 ,2022,29(3):45-50.
[2] 王明 , 张丽 . 体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研究 [J].才智 ,2022,(6):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