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机理与防护技术
叶明智 聂宁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 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 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防旱、灌溉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水利设施的老化,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耐久性劣化,导致结构性能下降,甚至影响安全性。如北闸作为新中国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于 1952 年建成,至今运行七十余年,最近一次安全鉴定中,发现上游阻滑板、角墙等存在表面裂缝、骨料裸露现象,局部钢筋裸露;下游护坦混凝土老化,局部蜂窝等。由于水利工程的使用环境复杂,水流、土壤、气候等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结构面临着多种劣化风险。因此,分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劣化机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成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探讨了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环境因素、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提出了优化设计和防护技术策略,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显著,主要包括氯离子侵蚀、碳化作用、冻融循环等。氯离子通过水流、风力等途径进入混凝土内部,导致钢筋腐蚀,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或盐碱土壤环境中,氯盐侵蚀更为严重。碳化作用则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反应,降低混凝土的碱性,使得钢筋受到腐蚀的风险增加。冻融循环则是混凝土在寒冷地区常见的劣化方式,反复的冻融作用使得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降低其强度和密实性。
(二)材料与设计因素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还受到原材料质量和设计的影响。劣质的水泥、沙石等原材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进而加速劣化过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如水泥与水的比例过高,或者掺合料不足,会导致混凝土孔隙率增大,增加水分和化学物质的渗透性,影响其耐久性。此外,施工工艺的不规范,如不充分的振捣、不合理的养护等,也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和气泡,进一步降低其耐久性。
二、混凝土结构常见劣化机理
(一)物理劣化机理
物理劣化机理包括冻融破坏和干湿循环引起的裂缝。冻融破坏发生在寒冷地区,水分渗透混凝土内部,当温度下降时,水分结冰膨胀,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随着冻融循环的反复进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变差,增加了损坏的风险。此外,冻融作用还可能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孔隙,影响其密实性。干湿循环是指混凝土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反复变化,导致混凝土膨胀和收缩,逐渐形成裂缝,并加速劣化过程。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水分的蒸发和吸收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裂缝的产生进一步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二)化学劣化机理
化学劣化机理主要包括碱 - 骨料反应、氯盐侵蚀与钢筋锈蚀以及硫酸盐侵蚀。碱 - 骨料反应是混凝土中的碱性成分与骨料中的可溶性矿物发生反应,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并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其强度与耐久性。随着反应的继续,裂缝会逐渐增大,影响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氯盐侵蚀通过钢筋与氯离子反应引起钢筋锈蚀,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氯盐侵蚀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尤其在海洋性环境和使用盐水的地区,钢筋的锈蚀进程较快,减少了混凝土的耐久性。硫酸盐侵蚀是硫酸盐与混凝土中的水泥反应,生成膨胀性物质,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并影响其强度。随着硫酸盐的渗透,混凝土的结构会变得脆弱,甚至失去承载力,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设计
(一)耐久性导向的结构设计原则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在设计阶段就考虑耐久性因素。首先,增加保护层厚度可以有效防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减少钢筋腐蚀的风险。通过合理增加保护层厚度,能有效延缓外界水分及化学物质的侵入,防止钢筋早期锈蚀及混凝土开裂,提升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其次,优化结构排水设计,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积聚,有助于提高其抗渗性。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减少水分的滞留,降低水分对混凝土内部结构的长期侵蚀作用。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少外部环境对混凝土的侵蚀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择适合的抗侵蚀性材料和施工技术,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二)耐久性材料选择与配比优化
选择合适的材料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低水胶比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孔隙率,能够有效减少水分的渗透,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低水胶比混凝土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密实性,还能显著提高混凝土对水分及溶解性化学物质的抗渗透能力,减少裂缝的形成,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掺加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硅灰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腐蚀性、抗冻性和抗渗性。矿物掺合料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能力,还能够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碱性,减缓碱- 骨料反应的发生。
四、混凝土结构防护与修复技术
(一)表面防护与渗透防护技术
表面防护技术包括涂层保护和表面浸渍。防腐涂层技术能够有效隔离水分和化学物质,减少外界侵蚀。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涂覆防护层,不仅能防止水分和有害物质的渗透,还能抵御盐分、酸碱等化学物质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延长其使用寿命。表面浸渍与渗透结晶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防水结晶层,能够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防止水分侵入。渗透结晶技术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坚固的防水屏障,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抗裂性和抗冻性,特别适用于潮湿、地下或水域环境下的工程。通过这些防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防止早期劣化。
(二)结构修复与加固技术
裂缝修补与注浆技术可以通过注入特定的修补材料填补裂缝,恢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这些修补材料具有较高的粘结力,能够有效填补裂缝并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注浆技术不仅能修复裂缝,还能够填充混凝土中的孔隙和空洞,提高结构的密实性,减少水分渗透。钢板粘贴与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技术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加固材料,显著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钢板和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刚度,还能有效分担原结构的应力,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这种加固方式,不仅能提升结构的承载力,还能增强其抗震性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五、结语
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劣化问题与其使用环境、材料质量以及设计施工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选择和防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应加强新型材料的研究和防护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为工程的长期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伟泰 , 欧阳幼玲 , 钱文勋 , 等 . 高原环境引气混凝土研究现状及抗冻耐久性提升措施分析 [J]. 青海科技 ,2024,31(04):110-116.
[2] 王清洲 , 赵洪彬 , 尚瑞鹏 , 等 . 混凝土防腐涂层性能及试验方法综述[J]. 长安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24,44(06):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