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疫病的处理措施分析
黄静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畜牧兽医服务站 226100
引言
生猪检疫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基层防疫部门能够根据国家法律规程对生猪进行检疫来判定其是否有疫病。并以此来指导养殖户的日常疫病防控,从而更好地保障猪群健康,避免形成疫区。在检疫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隐形带菌猪或者患病后处于隐性状态的猪,其在活动过程中会向外界环境排放大量的病毒而影响健康猪。因此,必须要通过检疫手段及时发现病猪,并给予科学处理。同时也要求养殖户能够在养殖环节中加强防控,降低疫病发生的概率。
1 生猪检疫过程中的常见疫病及其处理
1.1 猪瘟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原体引发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常超过 41℃)、眼结膜潮红及出血点等典型体征。该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体现在回盲瓣部位形成的纽扣状溃疡,这一病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针对猪瘟的防控需采取严格处置方案:对确诊感染猪群应立即实施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污染场所使用 2% 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通过双重措施有效切断病毒经排泄物及环境介质的传播途径,从而实现对疫情的精准防控。
1.2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高热、体表广泛性红斑或粟粒状丘疹,以及皮下组织与关节部位的化脓性炎症反应。针对此类感染的治疗方案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确诊病猪应立即隔离并注射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噻呋钠),同时同群猪群需同步使用氟苯尼考(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饲料拌喂以预防感染扩散。污染的饲具与器械需通过 121℃高压蒸汽灭菌彻底消杀,而排泄物等污染物则应通过堆积发酵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1.3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小 RNA 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原体引发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14 天。感染猪群的特征性病变包括口腔黏膜(舌面、齿龈)、鼻镜及蹄部皮肤出现米粒至蚕豆大小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深褐色糜烂面;幼龄仔猪感染后常并发急性心肌炎。针对该病需实施分级处置方案:确诊病猪应立即进行急宰,并通过 121∘C 高压灭菌处理30 分钟;同群猪需实施封闭管理并隔离观察21 天,污染圈舍需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消毒剂完成3 次循环消杀。
1.4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病原体引起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其典型特征包括病猪体温骤升至 40.5∘C 以上、耳部及四肢皮肤出现密集出血斑。针对该病需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机制:发现病例后须在 2 小时内上报农业农村部门并划定疫点范围,对病死猪及污染物执行 1150℃高温焚烧或深埋处理(坑深⩾2 米且覆盖双层防渗膜)。疫区周边 3 公里范围内实施 72 小时交通管制,栏舍需使用 10% 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进行终末消毒,并连续监测环境核酸样本至连续3 周呈阴性方可解除封锁。
1.5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动脉炎病毒科蓝耳病病毒属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呈现明显群体差异性:妊娠母猪在妊娠后期呈现高发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比例显著升高;仔猪感染后则表现为持续性的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例伴发震颤、共济失调等神经功能障碍。针对该病的防控需实施动态管理策略:阳性猪场应逐步调整疫苗接种方案,重点强化环境控制体系,同步提升猪群整体健康水平(例如添加黄芪多糖制剂增强黏膜免疫屏障),并建立病毒载量监测机制。
2 生猪检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1 问题
2.1.1 养殖户的不配合
在生猪检疫环节中,无治疗价值的病猪需要依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而这一行为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疫区进行患病猪的处理时,很多养殖场基本会血本无归,因此导致养殖户在生猪检疫环节中出现不配合工作的问题,经常会将不进行检疫的生猪产品私自流入市场中,即使进行了检疫工作也存在流于表面形式的问题,导致带菌猪出现在市场的情况屡见不鲜。
2.1.2 监管力度不强
生猪养殖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基层的主要发展产业,生猪检疫更是养殖环节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很多地区对检疫工作并不重视,这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并不强,甚至有些检疫部门会认为这项工作既花费人力又花费物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出现检疫不全面的情况,经常会有漏网之鱼危害生猪市场。
2.2 应对
2.2.1 加强宣传工作
在生猪养殖环节中,疫病的发生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一些有问题的生猪产品更是威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全,因此检疫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宣传工作,可以结合当地的养殖实际制定科学的宣传计划,比如可以组织宣传人员下乡进行宣传,或者是通过印发宣传单或者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进行宣传,还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选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来将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确保广大养殖户能够充分的认识到生猪检疫的作用,从而提高其配合度。
2.2.2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监管力度可以为当前的生猪检疫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规范与约束,因此需要基层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工作,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还可以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进行存查,以便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在检疫环节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的操作等,对于违法犯规的行为也要及时进行惩罚,从而可以保障生猪检疫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2.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生猪检疫环节中,相关检疫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关系到检疫工作的开展质量,因此检疫部门还应该重视建议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吸纳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则是要注重对在岗检疫人员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的检疫技术,从而更好保障生猪检疫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生猪检疫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养殖户及时发展猪群的疾病发生情况,避免有问题的猪肉制品流入市场当中,从而保障了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针对其检疫过程中的常见疫病,还需要相关检疫人员能够做好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针对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则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便可以保障猪群的健康,降低养殖损失,从而实现养殖的增收目标,这对保障生猪市场的安全有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吕国玉 . 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置措施 [J]. 中国畜禽种业 ,2022,18(09):171-173.
[2]赵永芝 . 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理 [J].吉林畜牧兽医 ,2022,43(05):129-130.
[3] 张磊 , 崔林 . 生猪屠宰检疫中常见疫病的鉴别诊断与处理 [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06):52.
[4] 丁静 , 李杭芊 . 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疫病的检疫与处置 [J]. 今日畜牧兽医 ,2021,37(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