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张超

淮北鑫淼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来源,其建设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具有发电、灌溉、防洪、供水等多重功能,还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长期运行过程中,渗漏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和效益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防渗处理的基本原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基于对渗透现象和防渗机制的深入理解。渗透现象是指水或其他流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多孔介质(如土壤、岩石等)发生流动的现象。而防渗机制则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减少或阻止这种渗透流动的发生,以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和稳定。防渗处理技术的核心在于构建一道有效的防渗屏障,以阻断或显著降低水的渗透能力。这通常涉及到对工程基础、坝体、堤防等关键部位的处理,通过采用适当的材料、结构和施工方法,提高这些部位的防渗性能。防渗处理技术的分类多种多样,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条件和需求。

(二)国内外防渗技术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渗处理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防渗材料、施工工艺、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可靠的防渗效果,还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国内,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难度的增加,防渗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了对防渗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同时结合国内工程实际进行创新和优化。目前,我国在防渗材料、灌浆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防渗技术的某些领域仍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应用。

三、水利水电施工活动中防渗处理施工的现存问题

(一)施工结构问题

1. 施工结构存在裂隙的原因分析

施工结构裂隙的产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岩石的节理、断层等地质构造,以及土壤的不均匀沉降,都可能导致施工结构在形成过程中出现裂隙。其次,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不均匀、模板支撑不稳固等,也可能引起结构内部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形成裂隙。此外,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施工结构产生影响,加速裂隙的形成和发展。

2. 裂隙对防渗性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裂隙的存在会严重削弱施工结构的防渗性能,使得水或其他流体更容易通过裂隙渗透到工程内部,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等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减少因施工不当引起的裂隙产生。同时,还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裂隙问题。对于已经形成的裂隙,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注浆填充、表面封闭等,以提高施工结构的防渗性能。

(二)连接结构问题

1. 穿墙结构连接牢固度低的表现

穿墙结构连接牢固度低主要表现为连接部位出现松动、开裂或渗水等现象。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整体结构强度,还会削弱防渗层的密封性,使得水或其他流体有机会渗透进工程内部。此外,连接结构的不牢固还可能引发其他安全问题,如结构失稳、崩塌等。

2. 提高连接结构牢固度的策略

为了提高穿墙结构的连接牢固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优化连接结构的设计,确保连接部位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外部荷载和变形的影响。其次,选用高质量的连接材料和先进的连接技术,如采用高强螺栓、焊接等连接方式,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管,确保连接结构的施工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施工不当导致的连接问题。最后,定期对连接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外界影响因素

1. 自然环境对防渗效果的挑战

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地下水位的波动、河流冲刷、温度变化、冻融循环等,都可能对防渗层造成损害或影响其性能。例如,地下水位的上升可能导致水压增大,增加防渗层的渗漏风险;河流冲刷则可能破坏防渗层的完整性;温度变化和冻融循环则可能引起防渗材料的膨胀和收缩,进而产生裂缝或剥落。

2. 人为因素导致的渗漏问题及预防措施

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渗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材料质量不达标、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都可能引发渗漏问题。为了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的渗漏问题,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此外,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也是预防人为因素导致渗漏问题的有效手段。

四、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防渗处理技术探讨

(一)施工准备阶段

1. 地质勘察与防渗需求分

施工准备阶段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处理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地质勘察是施工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尽的勘探和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地层的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为后续的防渗处理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同时,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和功能定位,进行防渗需求分析,明确防渗处理的目标和要求,为后续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2. 施工方案设计与优化

在地质勘察和防渗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具体情况和防渗处理的需求,包括防渗处理的方法、材料、工艺等。同时,为了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比选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以确保防渗处理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二)防渗施工材料的科学选择

1. 材料的防渗性能评估

防渗施工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防渗处理施工的效果和质量。在选择防渗施工材料时,首先应对其防渗性能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材料的渗透系数、抗渗强度、耐久性等指标。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材料的防渗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估,以确保所选材料能够满足工程防渗处理的需求。

2. 新型防渗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防渗材料不断涌现。这些新型材料往往具有更好的防渗性能、更高的耐久性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在防渗施工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关注新型防渗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情况。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结合国内工程实际进行创新和优化,推动新型防渗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三)关键防渗施工技术

1. 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

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是针对水下工程结构,如水下基础、坝体等部位的防渗处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水下直接灌注混凝土,形成连续的防渗层,有效阻断水流渗透路径。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等参数,确保混凝土在水下环境中能够顺利灌注并达到设计强度。同时,施工过程中还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围堰、安装水下模板等,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2.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水或高压水泥浆等介质,通过特制喷嘴对地基或工程结构中的裂隙、孔洞等进行喷射灌浆,以达到防渗加固目的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防渗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浆压力和浆液配比,确保灌浆材料能够充分填充裂隙并固化形成稳定的防渗体。此外,还需注意对灌浆效果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复合土工膜技术

复合土工膜是一种由土工织物和防渗膜复合而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防渗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复合土工膜常被用作水平防渗层或垂直防渗墙的材料。该技术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且防渗效果显著。在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土工膜与基面紧密贴合、无破损和褶皱现象,并采取必要的固定和保护措施以防止土工膜在后续施工中受损。

4. 灌浆防渗技术综述

灌浆防渗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渗处理方法。该技术通过向地基、裂缝或工程结构内部灌注浆液,以填充孔隙、裂隙并固化形成稳定的防渗体。灌浆防渗技术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如压力灌浆、化学灌浆、劈裂灌浆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和优势。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防渗要求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和材料,以确保防渗处理的效果和质量。同时,灌浆防渗技术还需与其他防渗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的防渗体系,以提高工程的整体防渗性能。

五、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一)技术创新方向

在防渗处理施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方面,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未来的技术创新方向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创新,研发出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环保性更好的防渗材料,如高强度、高耐久性的复合材料;二是工艺创新,探索更高效、更精准的施工工艺,如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三是监测技术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对防渗处理效果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施工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确保防渗处理施工技术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在施工管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流程,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确保施工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注重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质量控制方面,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防渗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此外,还应加强质量追溯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防渗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六、结语

水利水电施工中的防渗处理技术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防渗处理技术,加强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以提高防渗处理效果和质量。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在防渗处理施工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技术有效实施的关键作用。未来,随着科技进步,防渗技术将更加完善,为工程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水利水电施工中防渗处理施工技术 [J]. 梁荣 ; 王华明 ; 袁婷 .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24)

[2]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深覆盖层处理和防渗墙施工要点分析 [J]. 徐春雨 .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08)

[3]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深覆盖层处理和防渗墙施工要点探究 [J]. 印海波 . 中国科技投资 ,2020(32)

[4]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深覆盖层的处理和防渗墙施工要点 [J]. 潘波 ; 周殿喜 . 云南水力发电 ,2020(06)

作者简介:张超(1988-12) 男 汉族 安徽淮北人 本科目前职称:中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水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