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研究
朱小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514000
介入手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利用影像诊断结果对病变部位进行定位,并精准进行手术操作,有效清除病灶的同时,能够减轻组织损伤,患者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 [1]。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模式下的介入手术室护理,主要侧重于保障技术安全、并发症防控,根据患者的生理监护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2]。但是常规护理模式在人文层面存在不足,对于患者的身心感受不够重视。人文关怀理念下的介入手术室护理,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基础上,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为目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92 例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前根据介入手术治疗的相关需求,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方案。术中操作的过程中,各项技术操作均严格遵循无菌技术规程,并对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完成介入手术治疗后,加强对穿刺点的护理。
1.2.2 观察组
术前:介绍手术治疗方案的过程中,讲解手术原理、操作流程的同时,应主动询问患者对手术方案的认知、理解情况,对于患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更加详尽、细致的解释和说明。利用视频资料或 3D 血管模型,演示介入手术路径,让患者更容易理解,避免因未知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构建舒适环境,有助于缓解其术前的紧张心理。
(2)术中:手术室内播放音乐,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进行选择。加强术中的体温管理,减少非手术区域的皮肤裸露,维持体温的正常与稳定,并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实施介入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向患者实时反馈,并对其进行言语鼓励。
(3)术后:关心患者术后感受,当患者产生不适感受时,向患者解释、说明原因。强调术后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说明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对病情康复的积极影响。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心理状态

3 讨论
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各项技术操作的精度较高,需要通过精细化的介入手术室护理来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介入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在保障技术安全、并发症防控的基础上,应该重视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身心感受和实际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可以让患者获得舒适、安心的诊疗体验,对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以及保障治疗安全有着积极的影响[3]。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理念下的介入手术室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以及促进其快速、良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邢琳娜 . 个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J]. 中外医疗,2023,42(35):168-171.
[2] 任会勤,陈清亮 . 介入护理对心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治疗效果、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黑龙江医学,2023,47(21):2670-2672.
[3] 赵文琴,刘陶 . 人文关怀在介入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