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分析
杨吕超
武汉金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5
引言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中,深基坑施工为关键环节。由于基坑深度较大,开挖过程中易出现坍塌问题,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为保障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相关人员需围绕深基坑现场的土质、水位等特征,选择恰当的支护方式,构造稳定的支护体系。目前,虽深基坑支护技术越发多样,但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为在市政工程中保障深基坑施工效果,相关人员需将支护施工放在关键位置,对比几种支护方式的经济性、技术性,选出最优方案,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管理机制。
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概述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是指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基坑稳定而采取的一系列基坑加固技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下空间的需求持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该技术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基坑安全,防止土方失稳,兼顾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建筑物造成损害。
2 深基坑支护施工面临的难题
2.1 基坑深度不断加大
市政工程日渐增多的过程中,人们对基坑支护施工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根据相应的施工调查,很多城市面临人地矛盾,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不同,高层建筑的基坑深度较大,需要在施工前期做好充分的调研、分析与论证,选出最优的开挖与支护方案。正因基坑深度的增大,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土压力、水压力、周边环境扰动越发明显。原先简易的支护形式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往往需要更为复杂的支护体系,以承担土压、水压等综合作用。
2.2 不确定因素较多
为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水平,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工作都十分关键。只有做好各环节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监督,方可提高深基坑作业水平,发挥支护结构的作用。显然,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面临诸多不可控因素,如前期调查不到位,支护施工时易出现地层变化、水位升高等难题,需进行紧急处理;或者施工过程中发生设备故障,影响了支护施工进度,应尽早处理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支护。
2.3 施工条件比较复杂
为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全过程中应关注环境条件。显然,一些建筑的环境条件复杂,增大了施工难度。例如,部分工程所在地周边的建筑密集、地下管线众多,甚至还包含地铁隧道等敏感构筑物;还有的工程面临软土、高水位、岩溶等不良地质。在深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周边环境,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或者利用有限元模拟来预测变形,进行智能化监测。
3 几种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3.1 高压旋喷桩
部分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可采用高压旋喷桩技术。其技术原理为:借助高压射流来切割和搅拌土体,并在此过程中注入提前配制好的水泥浆液,促进土体与浆液的充分混合与固化,在原有土体中形成高强的圆柱状固结体,即旋喷桩。以喷射方式来区分,高压旋喷桩有 3 种:单管法、双管法和三管法。在实际的施工中,若采用单管法,仅需喷射水泥浆,成桩直径相对较小,为 0.5\~0.8m ;双管法在喷射水泥浆液的同时压缩空气,加固范围增大;三管法为同时注入高压水、压缩空气、水泥浆的方法,桩体直径更大,达 1\~2.5m。在实际应用高压旋喷桩技术进行土体加固时,需注意以下关键要点:第一,前期准备。为保障高压旋喷桩施工作业的稳步推进,前期阶段相关人员应进入现场完成地质调研,获取土层分布、地下水位、障碍物等信息,在此条件下确定喷射的压力、提升速度等参数。当然,施工之前还需进行试桩,以确定最佳水灰比等工艺参数。第二,重要工序。施工开始后,有关人员应参考设计图纸,完成钻机就位,确保钻机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尤其要控制各项施工参数,如浆液压力维持在
,若为三管法,喷射压力更大,达50MPa ;提升速度为
,若施工现场的土质坚硬,可适当减小提升速度。利用高压旋喷桩支护技术时,所用设备的占地面积小,灵活性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小。但施工期间泥浆排出量较大,存在污染问题。
3.2 钻孔灌注桩
当市政工程深基坑面临黏土、砂土、砾石层、软岩等地层条件时,钻孔灌注桩的支护作用明显。利用该技术进行深基坑支护时,应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成孔,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的桩体。钻孔灌注桩的支护作用中应用了以下原理:抗侧向土压力,桩体嵌入稳定地层,与冠梁、内支撑或锚索形成支护体系,该结构能抵抗基层的侧向土压力;挡土止水,密排的灌注桩能构成连续支护墙,结合止水帷幕来挡土、防水;空间高度效应,桩体与支护结构相互配合,可控制基坑变形。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如下: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孔、清孔、制作与安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处理桩顶、验收。为保障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效果,有关人员应参考地质调研结果,选定成孔方式。当为黏土、砂层、软岩条件时,适合采用旋挖钻工艺;硬岩、卵石层条件时,冲击钻工艺更为有效。钻孔结束后,有关人员应按要求进行泥浆护壁,并埋设钻孔。护壁用泥浆应根据配合比要求来设计,保障泥浆性能。埋设护筒时应结合地层条件选定护筒类型,并注意护筒的埋设深度。例如,松散地层或高水位区域,适宜使用钢护筒,埋设深度超 2m。上述工作结束后,施工人员可通过换浆法或抽渣筒来清孔,保障孔内的清洁度,确保孔底沉渣厚度不超 5cm,最后安装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3.3 排桩挡土支护
排桩挡土支护是一种以时序进行的排桩浇筑和连接技术,利用一排或多排紧密排列的钢筋混凝土桩或预制桩,结合桩间土体的加固措施,共同形成一道稳固的支护体系。排桩挡土的优势在于其结构稳固,承载能力强。通过合理的桩身设计和桩间土体的加固,可以有效地抵抗基坑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防止基坑边坡的失稳和变形。排桩挡土具有良好的止水性能,可以通过在桩间设置止水帷幕,有效截断地下水,保护基坑内部环境。排桩挡土支护技术因其结构可靠、适应性强,在市政工程中尤其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或周边环境敏感的基坑工程。如在紧邻城市道路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排桩挡土支护技术能显著降低基坑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确保道路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在实施排桩挡土支护技术时,首先需要对基坑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开挖深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勘察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桩型、桩径、桩长和桩间距等设计参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桩工艺和加固措施,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成桩质量,包括桩身的垂直度、桩径、桩长和强度等指标。并加强桩间土体的加固处理,如注浆加固、高压旋喷等,以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包括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支护结构应力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总结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与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是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严格把控施工各个环节,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加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风险,为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 1 ]慕 雨 生 . 高 层 建 筑 深 基 坑 支 护 加 固 设 计 及 施 工 [J ] .江 西 建材 ,2024,(09):241-243.
[2] 曹宏 . 探讨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的难点及解决措施 [J].建材发展导向 ,2024,22(17):113-116.[ 3 ]王志鹏 , 瞿松林 , 江劼 , 陈平平 . 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的难点与解决措施 [J].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0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