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

史雅楠

张家口市桥东区宝丰街小学  075000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作为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当前,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术的进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传统的 " 教师讲、学生听 " 的单一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因此,探索新时期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小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能力体系。从认知维度看,包括识字认读能力、语言感知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评价鉴赏能力;从实践维度看,则包含阅读迁移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相互关联、循序渐进,共同构成完整的阅读能力结构。

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着眼于三个主要目标:一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二是发展深度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本主旨,体会思想感情;三是提升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这三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策略。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审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目标偏重于知识传授,对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的重视不够。许多课堂仍以 " 理解课文内容" 为主要目标,缺乏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活动设计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脱节,数字资源的应用也较为表面化。

此外,个性化指导不足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发展需求。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当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世界。例如,在教学叙事性文本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内容。其次,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设计应当由浅入深,从事实性问题逐步过渡到分析性、评价性问题。

此外,开展项目式学习也是有效的方法。围绕特定主题设计跨学科的阅读项目,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阅读技能解决问题。例如,开展 " 传统节日文化探寻" 项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调查、展示等多种方式深度学习。

四、优化阅读环境,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应当构建全方位的阅读支持系统,为学生创造优质的阅读条件。

在物理环境方面,可以打造温馨舒适的班级图书角,配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质读物。图书的选择应当注重多样性,包括文学类、科普类、历史类等不同体裁的书籍。同时,要保证图书的定期更新,保持学生的阅读新鲜感。

在心理环境方面,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通过设立 " 阅读分享时间 "、" 好书推荐会 " 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重要的是要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避免强制性的阅读要求。

此外,家校协同也是优化阅读环境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等渠道,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五、整合教学资源,拓展阅读视野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应当突破教材局限,整合

多种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首先,要做好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以教材课文为基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形成 '1+X′′ 的阅读拓展模式。例如,学习古诗后,可以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品。

其次,要合理利用数字化资源。选择优质的电子读物、有声书等资源,丰富阅读形式。但要注意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平衡,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

此外,还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字材料,如广告牌、说明书、宣传册等,培养实际生活中的阅读能力。这种真实情境中的阅读实践,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实施分层指导,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当实施分层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教学目标上,可以设置基础性、发展性和挑战性三个层次的要求。基础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性目标面向大多数学生,挑战性目标则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这样的分层设计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切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上,要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完成方式。例如,在阅读汇报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文字总结、图画展示或口头讲述等不同形式。

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可以采用 " 阅读成长档案 " 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阅读轨迹和发展变化。这种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七、结束语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环境创设、资源整合和个性指导等方面采取综合策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兴趣,优化阅读环境培养习惯,整合教学资源拓展视野,实施分层指导促进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未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阅读教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坚守阅读教学的本质追求。此外,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如何建立更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等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 阅读教学教什么[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