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法治思维

作者

彭园

郴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湖南郴州 423000

引言:

随着大数据和智能化数字平台普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愈发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场域,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有“面对面”,还要做到“键对键”。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思想政治工作向着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还应清楚的认识到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避免不利法律后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念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1. 思想政治工作、大数据技术、法治思维

1.1 政治思想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想政治工作的传统理念和经验办法日显乏力,仅靠单一项目、力量和手段、条块分割式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政治思想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推动政治思想工作走深走实取得成效。目前,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多维度数据,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构建个体全息影像,实现精准画像与动态监测。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行为分析,还可以对社会热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实时定位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包括疫情防控、精准扶贫等经典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大数据技术推动下,可以加强内部系统以及内外系统之间的协同配合,强化正向效应牵引、减少互斥内卷损耗,推动步调一致及跨部门协作,创建统一的数据标准,打破数据孤岛,构建联动的资源库。

1.2 政治思想工作与法治思维、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政治思想工作与法治思维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一定张力,二者在治国理政中相互补充、协同作用。政治思想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引导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制度和政策,强化社会凝聚力。法治思维则通过法律规则和程序规范人们行为,以制度化方式解决矛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两者均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思想工作从思想层面塑造共识,法治思维从制度层面提供保障,共同减少社会冲突。二者的结合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治理逻辑。在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互联网 + 法治思维、共享思维、预警思维、精准思维等法治新思维,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提前预测、关注问题的相关性和智能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促使法治建设更加具有前瞻性、时代性,提供给依法治国新的思路与方法。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数据成为了解决、分析问题的核心,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时需要有大量数据作为支持,通过云计算分析数据,获得有效结果,进而形成决策。在该过程中,树立法治思维,可以促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法治力量,营造正义、公平的法治氛围。

2.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法治思维原则

2.1 合法性

思想政治工作在收集、存储、分析、使用大数据时应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进行 [2]。如进行政工数据收集时,涉及个人隐私的应事先获得明确授权,不得以非法手段获取。在存储数据时,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证数据安全,谨防数据泄露和滥用。

2.2 正当性

很多矛盾、不良思潮和错误观点在大数据虚拟空间大量滋生、迅速传播和放大,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然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仍应遵循行为的正当性原则,有效杜绝窥探隐私、歧视偏见、谋取私获等不正当目的。

3.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法治思维措施

3.1 确定收集、存储、使用数据的责任主体

思想政治工作大数据运用越多,其遭受黑客攻击或由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导致的数据泄露可能性越大。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需要明确数据责任主体,强化法治思维和专业能力。针对领导干部,需要提升法治素养,系统性进行法律学习,其中包括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强化法治意识,把法律规范内化成为数据管理准则。在该过程中,可以创建政工干部和法务干部的联合责任机制,保证数据全流程合规[3]。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岗位权责进行清单化,明确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等环节的具体责任人,把法治要求和岗位职责进行关联,以防权责模糊导致监管漏洞。

3.2 划定数据收集范围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数据时,应树立法治意识,确保每次信息收集及采集过程合法合规,运用科学划定数据收集范围,对需求和隐私进行平衡保护。在该过程中,可以创建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根据《网络安全法》等,对党员思想动态等核心数据、活动参与度等一般数据、个人隐私等敏感数据的边界进行划定。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来精准分析、识别、采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评估相关的行为数据,如采集学习平台登录频次、主题教育参与率等平台数据,但采集频次应当控制在合理、合法、合规范围内,避免过度采集。

3.3 明确数据使用规则

思想政治工作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时应遵循合法性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需要明确数据使用的规则,创建全链条法治框架。在该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场景化的使用规范,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制定数据使用正面清单,如舆情分析、教育效果评估,还需要制定数据使用负面清单,如商业用途、非授权共享,建立算法伦理审查机制。此外,需要注重创建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数据应用场景进行合规性审计。例如,利用大数据模型,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监测时,需要对隐私泄露风险进行同步评估,且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3.4 完善维护正当权益程序

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需要完善维护正当权益的程序,构建双向互动机制。在该过程中,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创建线上权益申诉平台,构建数据异议、人工复核、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理流程,且需要明确流程处理时间,控制在 15 天以内,保障职工知情权和更正权。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数据操作进行留痕,通过可视化大屏呈现数据使用合规性指标,进而提升职工信任度。此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优化数据采集和使用的公示程序,通过公示栏、线上平台等途径,向职工公开数据采集的目的、方式、使用规则。例如,在平台官网或移动端设置数据使用说明专栏,强化信息透明度。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来更好的开展工作是大势所趋,与之相伴而生的法治思维,则是政治思想工作合法合规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前提和保障。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需要树立法治思维,无论是采集、存储数据,还是使用、共享数据,均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保障各方合法权益,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在合法合规的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凯峰 . 指向实效的机关事业单位思政工作路径探究 [J].公关世界 ,2025,(05):22-24.

[2] 沙晶晶 . 以信息化系统为助力以思政工作为抓手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26):68-70.

[3]宋学技 . 提升政工人员大数据素养的时代价值与实施策略 [J].活力 ,2022,(15):172-174.

作者简介:彭园(1982.10-),硕士研究生,助理政工师,现主要从事的工作:法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