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干预中药处方管理对中药应用合理性的影响研究
陈悦 杨璐祯 朱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北京市 100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应用的合理性,对中药处方管理中的中药师干预效果作出分析。方法:从本院2024.01-12一年间,随机抽选212张中药处方用作研究,并以时间界限分组,2024年1月-6月的中药处方106张尚无中药师干预,设为对照组,将2024年7月-12月的106张中药处方设为观察组,应用中药师干预,对比两组中药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与对照组处方相较显著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处方管理中融入中药师干预,为中药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师干预;中药处方管理;应用合理性
中药处方作为中医为患者开具的处方单,更是药剂人员为患者配备中药材的重要依据之一,一旦出现处方剂量的不明确、药材配伍禁忌等问题,便会导致中药应用的不合理,不仅会影响中药材的药效,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还会诱发患者一系列不良反应,乃至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做好中药处方管理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中药应用不合理现象的日益增多,中药师开始对中药处方管理进行干预,及时处理处方的不合理之处,避免药材资料浪费的同时,有效提高中药处方的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且合理用药[1]。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中药师干预中药处方管理的效果,以及对中药应用合理性的影响,随机选取近一年本院开具的中药处方212张展开分析与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从2024.01-12一年期间随机选取中药处方212张展开研究,根据时间界限将处方分成两组,对照组中的106张处方显示:男患者56例、女患者50例,年龄区间分布在14岁-88岁,平均(45.89±14.92)岁;观察组的106张处方中男、女患者比例为55例:51例,年龄处于15岁-87岁之间,平均(46.71±15.22)岁。两组处方中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信息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具备研究比较性,(p>0.05)。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具备中医治疗指征,且遵医服用处方药;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全部知晓并自愿同意加入。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病变患者;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无法遵医嘱用药或用药依从性较低的患者;吸毒等不良行为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处方尚未进行中药师干预:对处方进行常规管理,统计并分析中药应用的不合理情况,并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整改措施。
1.2.2观察组处方管理由中药师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中药师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均为工作6年及以上的中药师组成,接受中药处方管理相关内容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并完善中药处方的合理用药知识,明确不合理用药的类型,如用药禁忌问题、用法用量不规范问题、大处方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问题,以此共同探讨、搜集资料制定解决方案[2]。②中药师在中药处方管理期间,共同讨论并分析中药处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完善处方点评制度,对中药处方调配流程加以规范,严格监测中药处方中受限制的药物,并做好处方合理性的评估,积极与中药房沟通,及时反馈处方中的不合理现象。③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叮嘱患者在指定时间内用药,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包括不良反应、药物效果等,同时中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处方的针对性调整。④中药师需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每张处方中的药材煎服方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等,并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药剂科工作人员做好处方问题记录,每周总结处方审核情况,以奖惩机制针对处方合格率高的中药师予以表扬和奖励,反之处方合格率率较低的中药师,需接受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考核,若两次考核均不合格应作出相应处罚。⑤合理调整中药房的布局,分开摆放性状相似的中药材,且做好醒目的标识,同时准确记录药材的来源、有效性及出入量等信息,确保处方合理调剂[3]。
1.3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中药处方出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重复用药、药材配伍禁忌、用法用量错误、用药禁忌、大处方用药、用药与病情不符等,计算发生率,即不合理处方数/总处方数,以百分比描述。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涉及的数据以SPSS23.0统计软件作出分析,对比检验计量资料行t,()描述,对比检验计数资料行X2,(n,%)率描述,统计意义差异为p<0.05。
2.结果
对比两组用药不合理情况:观察组处方中重复用药占0.94%(1/106)、药材配伍禁忌占0、用法用量错误占0.94%(1/106)、用药禁忌占0、大处方用药占0、用药与病情不符占0,用药不合理发生率为1.89%(2/106),对照组处方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2.26%(13/106),其中3张为重复用药,占2.83%、2张为药材配伍禁忌,占1.89%、4张为用法用量错误,占3.77%、2张用药禁忌,占1.89%、1张大处方用药,占0.94%、1张为用药与病情不符处方,占0.94%,两组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相较可见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如今,中医药治疗在临床中广泛的运用,其中药治疗的优势与价值深受患者认可,但因中药材的种类繁多,其理论较为复杂,很容易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用药不合理现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同时也会导致药材资料的浪费,甚至产生用药不安全情况,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中药处方作为患者医疗信息的一个载体,更是药剂人员为患者配备药物的依据,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应与经济责任,一旦中药处方出现用药禁忌、大处方用药、重复用药或者用法用量异常等问题,可诱发患者产生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所以需加强中药处方的管理工作,持续提高处方管理质量,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以及药物的疗效。因此,在中药处方管理中,中药师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中药师干预,对中药处方不合理情况予以密切的监督与管控,及时发现并解决不合理问题,可有效降低处方用药不合理的发生率[4]。在本文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处方的用药不合理发生率占1.89%,相比于对照组处方用药不合理发生率12.26%要显著较低,两组数据具有差异,(p<0.05),由此说明,在中药师干预下的中药处方不合理情况明显更少,因中药师干预涉及对中药处方的审核、调剂等方面,有效规避中药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进而提高中药应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中药师干预的中药处方管理,对中药应用的合理性具有积极的影响,利于提高中药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确保药材充分发挥药效,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江万焯,诸丽艳,罗宇文.中药师干预中药处方管理对中药应用合理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5,19(02):149-152.
[2]成薇,成钢.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24,21(16):70-73.
[3]裴训.中药饮片配方质量管理对中药处方的使用合理性和临床使用安全性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4):125-127.
[4]许姣群.中药师干预中药处方管理对中药应用合理性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