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探究
李凤园
身份证号码:320321198705053049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以其快速施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然而,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问题
1.1 行业发展与配套工业尚不成熟
当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尽管其在提高建筑效率、缩短工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行业发展与配套工业的不成熟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而言,装配式建筑所需的预制构件在标准化、系列化方面尚待完善,不同厂家生产的构件可能存在尺寸、质量上的差异,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给造价预算带来了不确定性。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相关配套工业如运输、安装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尚未完全跟上,这也给成本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在行业发展初期就建立起完善的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体系,是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建筑工程施工监管缺陷较为突出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领域,除了行业发展与配套工业的不成熟问题外,建筑工程施工监管的缺陷也较为突出。一方面,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其施工流程和技术要求与传统建筑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监管部门必须不断更新监管手段和方法,以适应新型建筑方式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监管部门往往存在对新型建筑方式认知不足、监管手段滞后等问题,导致监管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如设计、生产、运输、安装等,这需要各参与方之间紧密协作,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参与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往往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不畅、责任不清等问题,给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带来隐患。因此,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管,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3 预制件生产不合规带来的难题
预制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预制件生产不合规的问题时有发生,给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一方面,部分预制件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或简化生产工艺,导致预制件的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这些不合格的预制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预制件的生产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其尺寸、重量、强度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然而,一些厂家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导致预制件的尺寸偏差、重量超标等问题频发,给施工安装带来极大困难。此外,预制件的生产还需要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部分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忽视环保要求,排放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预制件生产的监管和规范,提高预制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是保障装配式建筑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2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策略
2.1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策略
2.1.1 科学制定装配计划
在科学制定装配计划时,首先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这包括对建筑结构、预制件类型、装配顺序、施工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量。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成本构成,为后续的预算控制和成本优化提供坚实基础。在制定装配计划时,还需充分考虑施工效率和资源利用。合理的装配顺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同时,通过对预制件运输、吊装、安装等环节的精心规划,可以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升工程的经
济效益。
2.1.2 规范构件的基础价格
规范构件的基础价格是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关键一环。由于预制件在装配式建筑中占比较大,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造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预制件价格体系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在采购预制件时,不仅要关注价格本身,更要注重预制件的质量和性能。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获得更稳定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对预制件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及时了解价格动态和趋势,为预算控制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对于预制件的价格谈判和合同签订,也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公平、公正、透明。
2.1.3 合理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应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性和施工流程,确保清单内容的全面性和细致性。这包括对预制件的规格、数量、材质等信息的详细描述,以及对运输、吊装、安装等施工环节的合理估算。同时,加强对工程量清单的审核和校对,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错误和遗漏,提高清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需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和价格动态,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确保其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为工程造价预算提供有力支撑。
2.2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策略
2.2.1 加强新技术的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例如,当前 BIM 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 BIM 技术,可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和管理,提高施工精度和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支出。施工企业应积极引入 BIM 技术,建立完善的 BIM 管理体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团队对 BIM 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开发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 BIM 软件和工具,实现预制件的三维建模、碰撞检测、施工模拟等功能,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成本风险。
2.2.2 完善装配式建筑各项制度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中,完善各项制度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降低成本风险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标准化制度,明确各阶段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质量要求,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减少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成本增加。其次,加强预制件生产企业的监管,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预制件的质量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预制件问题导致的返工和成本浪费。同时,推动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降低企业在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过程中的成本风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它涉及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通过科学制定装配计划、规范构件的基础价格、合理编制工程量清单等预算控制策略,以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装配式建筑各项制度等成本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预算准确性和成本控制能力。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完善,相信装配式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鲍仙君.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844-846.
[2]侯玉庆.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3):73-75.
[3]嵇小林.对于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的研究[J].陶瓷,2022,(04):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