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乡镇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作者

胡孝蓉

四川省简阳市平泉初级中学

摘要: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初中生物课程不仅是一门科学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环境保护意识及生物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广大的乡镇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落后等问题,使得乡镇初中生物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实施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探讨乡镇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促进乡镇地区生物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乡镇初中 生物教学 现状及措施

一、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在学校首次接触到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生动实验使许多学生对它充满了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在乡镇初中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乡镇初中生物课教学现状

(一)乡镇初中生物教学的优势: 贴近自然,教学资源丰富

乡镇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贴近自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学生们可以在课余时间接触到各种动植物,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这种“活生生的”教材不仅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学生们可以亲自种植植物,观察其从种子发芽到生长成熟的全过程;在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学生们可以观察当地的鸟类、昆虫等动物,了解其生存环境和行为特点。

(二)乡镇初中生物教学的不足

1 学生兴趣缺失与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加之应试教育压力下,学生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科”学习中,对生物等“副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兴趣。这进一步加剧了生物教学的困境。

2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在乡镇初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生物教师数量普遍不足,且多数教师非生物专业出身,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由于培训机会有限,许多教师难以及时掌握最新的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此外,一些乡镇初中学校教师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差难以胜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例如我校教师平均年龄52岁多)。教师的工作负担重,生物教学基本上都是由数、理、化等科任教师搭到上的,老师们要承担其他科目的教学任务,难以全身心投入生物教学研究中(例如我上同一个班的数学和生物,不自然的重心就会放在数学教学上)。

3 教学资源匮乏与配置不均

在乡镇初中,由于资金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生物课的教学设备和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生物教学有关的课外读物有限,;二是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短缺,无法进行足够的生物实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三是教学资源数字化程度低,缺乏互联网教学资源和平台支持,学生无法接触到更广阔的生物知识。这些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教学观念落后与评价体系单一

语、数、外各科中考分数均为150分,而生物中考分为20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乡镇初中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副科”地位不及语文、数学等“主科”。这导致生物教学往往被边缘化,教学评价也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

三、乡镇初中生物教学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中引入情景教学法:

1.生活化情景创设: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真实或拟真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初中生物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如人体生理、生态系统、健康饮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为生活化情景的设计提供了天然优势。

(1)设计原则:

第一,贴近学生经验,情境设计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避免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第二,注重知识迁移,情境任务应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第三,强调互动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体验感。

(2).案例示例:

在学习“消化系统”单元时,教师设计“家庭饮食习惯调查”任务,要求学生记录一日三餐的饮食内容,并分析其与消化器官功能的关联。学生分组调查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记录食物种类与摄入量。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不同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处理过程,小组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生活化情景创设通过链接生物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不仅降低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还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这一策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2.角色扮演与模拟实验:通过角色代入与互动体验,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这种策略不仅符合初中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还能通过身体参与促进认知内化,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复杂概念。

(1)设计原则:

明确角色任务,每个角色需有清晰的任务目标与行为规则,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结合科学性与趣味性,活动设计需兼顾知识传递与趣味体验。

(2)案例示例:

在“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将细胞比作一座工厂,学生分别扮演“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等角色。通过模拟“蛋白质合成”过程,学生理解各细胞器的分工协作,同时体会细胞生命活动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在“人体循环系统”单元,学生扮演“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角色,模拟血液在心脏、血管中的流动路径与功能。通过设置“血管堵塞”“病原体入侵”等情境任务,学生动态体验血液循环的生理意义及免疫反应机制。

角色扮演与模拟实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紧密结合,不仅破解了抽象概念的教学难点,还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创造力,是情景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极具潜力的实践策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和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大对乡镇初中生物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研修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和支持高校生物教育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初中任教,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应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生物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三)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与优化配置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乡镇初中生物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包括购置必要的教材、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等。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校际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转变教学观念与评价方式

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提高生物学科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学校应加强对生物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将其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评价体系中。同时,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发展指标。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和评价方式促进生物教学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乡镇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目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加大教学资源投入与优化配置、转变教学观念与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乡镇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