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运行的问题及其监督管理

作者

刘杨阳

靖江市水利局下六圩闸管理所 江苏靖江 214500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然而,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如设备老化、操作失误以及管理不规范等,安全生产仍面临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前的研究虽有所涉及,但仍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其成因,探讨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期望为提高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 设备和基础设施老化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是保障安全生产运行的核心要素 [1]。随着长时间的运行以及频繁的自然环境变化,这些设备和基础设施逐渐显露出老化、损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老化问题不仅体现在物理结构上,还涉及到控制系统、电气设备和机械设施等各个方面。

设备老化主要是由于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腐蚀造成的 [2]。例如,水轮发电机组在运行中的水流冲击和振动对其内部零部件产生不断的疲劳作用,导致其机械性能下降,进而影响发电效率和安全性。水文环境的恶劣变化,如长期的洪水与干旱交替,也加速了基础设施的老化过程,尤其是大坝、泄洪道等关键部件,容易出现渗漏、开裂等问题。

基础设施老化往往与管理和维护水平不足密切相关 [3]。许多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检修及维护制度较为落后,未能适应设备老化速度的加快。这导致了潜在隐患未能被及时发现,甚至在设备即将失效时仍未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再者,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改进与更新也是导致设备老化的重要因素。老旧设备和技术难以与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同步发展,迫使这些工程在面对新的安全监管标准和运行要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加强设备升级与更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设备和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必须采取系统的管理措施。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检查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定期检修。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更新老旧设备,在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的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以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需求。

1.2 管理和操作失误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操作失误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类问题往往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人员素质、管理制度缺失和操作流程不规范等。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操作要求严谨,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

管理层面上,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仍显得不够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导致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管理层通过导入行业标准与规范,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有些企业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缺乏对实际操作中风险的深入分析和有效预判。

操作层面上,技术人员和操作工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在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中,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不足,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运行状况。部分一线操作工在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时,可能会因为习惯性思维或工作疲劳而忽视细节,形成“操作惯性”,进一步加大了安全隐患。

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是降低管理和操作失误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和实践,能够使操作人员在处理各类故障时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 [4]。

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生产,需要从管理和操作的双重角度入手,才能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运行体系。通过规避管理疏漏和操作失误,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将得以显著提升。

2、监督管理的措施与提升安全生产效

2.1 增强行业规范与专业技术培训

为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制定和强化行业规范是关键一步。行业规范应涵盖工程设计、施工、运行及维护各个环节,确保每个流程都有明确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这些规范不仅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而提高行业整体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除了规范的制定,专业技术培训也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变化。定期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管理知识、新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

建立健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也是规范和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严格的考核,确保从业人员的资格与能力符合行业要求,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技术人才。行业协会与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横向交流,分享最佳实践与经验,以共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增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保障能力,减少由操作失误和管理不规范引发的安全事故,从而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5]。

2.2 提高安全意识与实施有效管理策略

提高安全意识与实施有效管理策略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安全意识是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识别和防范潜在风险的基础。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经营管理中,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针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应制定系统化的培训计划,涵盖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措施以及设备操作的风险评估等内容。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现场演示、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与演练,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使其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减少伤害和损失的发生。

除了培训,从管理层面也需要引入科学的管理策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负责。推行定期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其安全意识。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及时传递安全信息,并形成安全生产档案,便于后期的分析与改进。这种信息透明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对安全风险的预见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实施管理策略。

增强安全意识与有效管理策略的结合,不仅能优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操作流程,还能提升整体安全生产水平,从而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提升全员安全意识,以及实施系统化的管理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事故风险,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持续健康运行。

结束语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问题,如设备老化、操作失误及管理不规范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包括加强行业规范、提升专业技术培训和增强安全意识等。通过实施这些措施,研究表明可显著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水平,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然而,研究也显示,持续推进技术革新和制度创新是水电安全长远发展的关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高效的风险评估技术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以协同提高安全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确化水平。本研究成果对提高水电行业安全管理标准、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玲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问题及其监督管理探析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3,(07):0020-0023.

[2] 钱建红孙邵岗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问题及其监督管理分析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8):167-168.

[3] 刘哲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运行的问题及其监督管理分析 [J]. 建筑与装饰 ,2020,(12):66-66.

[4] 陈昌智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运行问题及其监督管理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11):0145-0147.

[5] 刘丹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运行的问题及其监督管理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2,(10):0057-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