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国有企业“四风”问题治理

作者

李晓渤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工程师 100071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作风问题治理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对“四风”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若存在“四风”问题,容易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损害国有资产和企业形象。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国企“四风”现状、成因和治理对策。

二、问题现状

(一)会议调研与文件传导趋于形式化

许多国企会议数量逐年增加,却难以产生实质性决策。2024 年,某国有企业召开了 20 余次“基层调研与专题研讨会”,但调研报告往往停留在数据收集与表面描述,缺乏深度分析和整改措施,导致员工参与热情下降 [1]。具体来说,会议征求意见仅限于表态发言,反馈以文字汇报为主,少有后续督办或落实情况的跟进;江苏省某集团每季度固定召开领导班子研讨会,参会人员超过十人,但大部分问题未及时转化为整改方案,出现“研讨过多、执行不足”现象。

(二)责任分工不清与部门推诿现象突出

某国有企业在2024 年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因审批程序繁冗、职责边界模糊导致现场施工多次停工。项目部反馈给投资审批部门的预算越级上报后,被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项目管理部相互推诿,造成项目延期半年。部分企业内部将项目成败归因于“领导指示不明确”“文件报送流程繁琐”,但实际上,企业章程与组织架构图中对各部门职责并未细化到项目执行环节,结果出现“谁负责、谁推诿”的情况,浪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

(三)公款吃喝与高消费频次未彻底遏制

中央纪委通报显示,2024 年北京市纪委查处了北京城建集团原党委书记常永春多次接受私企宴请,饮用高档酒水,费用由对方支付未报告。此外,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负责人赵贵军自 2021 年至 2023 年组织部门球类比赛,数百人次赴外地参赛,费用由项目和行政经费支付,造成公款浪费。这些案例表明,部分国企高消费行为未彻底遏制,尤其在节庆或项目验收时,接待标准常超标。

(四)豪华办公与福利待遇存在违规倾向

2024 年,有媒体曝光某军工企业领导人员自 2017 年至 2024 年多次接受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活动安排,违规收受礼品、消费卡等。类似问题并非孤立,部分省属国企办公场所装修不符合简朴要求,有的领导车辆队伍规模大、车型配置偏豪华。例如,河南省某集团为高层配备了价值超百万元的商务轿车,替换周期由规定的五年缩短至三年,且福利待遇明显高于同地区可比企业。这些违规举动直接违背国企勤俭节约原则,也加剧了公众对“特权阶层”的质疑。

三、问题成因

(一)制度设计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部门职责不清是根本问题。例如,建设项目的停工往往因审批流程冗长和职责模糊而延误,各环节缺乏明确责任,导致推诿现象严重。企业章程未细化投资审批、合同签订等具体步骤,项目实施过程中,纪检部门的监督力量薄弱,多数只在项目结束后进行审计,无法做到全过程监督,从而无法及时纠正问题[2]。

(二)考评体系不健全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绩效考核偏重经济效益和工程进度,忽视干部的日常作风与廉洁自律。例如,某建设集团未将违规接待、违规使用资产纳入考核,导致管理人员为达经济目标,多次违规,且未被问责。此外,干部选拔中存在“任人唯亲”和“资历靠前”的现象,对选人用人缺乏有效廉洁审查,部分干部在项目推进中制约协作,拖慢决策进度。企业文化缺乏廉洁价值观引导,部分干部受家庭与文化影响,逐渐接受物质馈赠,形成潜规则,未能进行有效的廉政教育和家风建设。

四、治理对策

(一)健全制度建设与监督机制

首先,应修订企业章程,细化重大投资审批、用车管理、接待标准、资产处置等条款,明确各环节责任人,确保多部门联合审核,纪检部门与审计、经营、人事部门协同开展常态化监督。外部监督与第三方评估要定期进行,邀请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职工代表等组成评估小组,对企业内部制度实施情况、财务支出和重大决策进行抽查。整改报告应公开透明,接受员工和社会监督。

(二)完善绩效考评与干部选拔

绩效考核要引入“五维度”评价法,将“经济效益”“项目进度”“作风纪律”“廉洁自律”和“员工满意度”作为综合考评指标,具体细化违规接待、违规用车等内容。对“作风纪律”得分低于及格线的干部实施“一票否决”,并减少晋升机会。同时,干部选拔应公开透明,突出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工作实绩,避免任人唯亲,确保选人过程公平公正。对拟任干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廉洁自律,责任可追溯。

(三)加强数字化监管与文化建设

建设“一体化监督平台”,将财务、用车、差旅、会议等系统打通,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支出、用车和会议安排,实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 [3]。纪检部门应与地方纪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分享“负面清单”及处理结果,开展警示教育。将廉洁教育常态化,与岗位培训结合,增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特别是在新干部培训时安排廉政课程。此外,建立会议成果转化机制,明确责任清单和整改时限,确保会议成果能及时落实,逾期未完成的事项依法启动问

责程序。

(四)营造清廉文化,推进廉洁家风与廉洁教育常态化

一方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作风建设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通过“亲情+ 纪律”的方式,让干部深刻认识到个人行为对家庭声誉的影响,从而主动在家中坚持廉洁自律。另一方面,要将警示教育与岗位培训结合,将中央纪委通报的案例定期在中层干部培训班中播放并开展讨论,使警示教育不再流于形式。对新提拔干部以及新入职员工,应在岗前培训中安排廉政专题课程,邀请模拟法庭、法学教授参与讲解,让干部切身感受到违规后果。

(五)建立会议成果转化与跟踪反馈机制

制定会议议题责任清单,明确每项讨论议题的承办部门、负责人及完成时限,对会议形成的每一条整改措施,注明“推进步骤—时间节点—责任人”,并纳入季度绩效考核。同时,依托在线协同平台对落实情况进行动态更新,相关部门和参会人员可实时查看进度与反馈问题。逾期未完成或执行不到位的事项,依法依规启动问责程序,确保会议研讨真正转化为实效。

五、结论

通过对公开的真实案例分析,可以发现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既有表面上的高压态势,也存在隐形变异。因此,国企需从制度建设、绩效考评、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条路径同步发力。要坚持“制度先行、监督常在、文化支撑、激励约束并重”,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与企业治理融合机制,让具体措施落地见效。唯有纠“四风”不留死角,让清廉成为国企鲜明标识,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冬 . 深化作风整治笃行勤政廉政——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作风建设的思考 [J]. 国企 ,2025,(05):46-48.

[2] 史源 . 国有企业深化作风建设强化权力监督研究 [J]. 中外企业文化 ,2025,(02):140-142.

[3] 叶 金 岩 . 新 形 势 下 国 有 企 业 作 风 建 设 路 径 研 究 [J]. 红 岩 春秋 ,2025,(01):107-112.DOI:10.16684/j.cnki.hycq.2025.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