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调查的项目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
王三明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文星小学 415700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石,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逐渐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将项目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能否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我校提出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式教学研究》的课题,于 2025 年 1 月 3 日正式通过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的论证。论证后,根据专家建议和我校实际,课题题目调整为《项目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设计实践研究》。
为更深入地了解我校开展语文项目学习应用于专题性教学的现状 , 在课题开题之前,我们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式教学现状调查活动,在 2024 年 12 月份面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共收到反馈信息的教师卷 65 份,学生卷 2280 份,并撰写了细致的调查报告。
这两项调查报告,为我们研究这一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和实践参考。
二、项目学习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项目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驱动性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经历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展示成果。其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合作性、探究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真实性体现在项目来源于真实生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情境性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探究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性则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叫专题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真实语用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和强调合作学习的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之间学习共同体的建构,综合语文课程内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并以此作为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言语运用的环境,梳理思维发展的脉络,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素养共同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项目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对学习资源的探索利用,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相融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情境学习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于 1990 年前后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个体所处的环境或是问题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可以通过任务和活动获得知识。
(三)杜威“做中学”理论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以“学生”“活动”“经验”为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即教育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学习中要通过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帮助儿童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经验,塑造道德和智力;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需要有更多现实的素材,支架性的资料,丰富的教学用具。“做中学”有助于打破形式主义的教育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这些理论思想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是相吻合的,也为开展项目导向下语文专题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调查报告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生层面的可行性
1. 学习兴趣与参与意愿分析。《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况调查问卷》报告显示,78.07% 的学生喜欢在老师引领下与同学合作学习,68.11% 的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感兴趣,84.65% 的学生表示若开展项目式综合性学习会积极参与(见图一)。如果开展项目式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会( ) [ 单选题]

(图一)这表明,学生对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形式接受度高。项目学习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将为学生学习提供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 学生学习能力与基础分析。从调查问卷可见,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出可实施性的学习计划”(43.51%),二是“资源获取途径太少”(35.7%),三是“与同伴沟通、合作存在困难”(29.47%),四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31.67%),五是“其它”(33.38%)(见图二)。目前,你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多选题]
(图二)

我们关注到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面临如制定学习计划、获取资源等困难,但这些困难也为其能力提升提供了空间。项目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等能力,可以预见,通过参与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这些能力。比如在“校园植物调查”项目中,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师层面的可行性
1. 教师教学经验与素养分析。从收到的 65 份《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式教学教师调查卷》不难看出,多数教师认可项目式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92.31% 的教师认为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 ( 见图三)。文星小学 75% 以上的语文教师教龄在五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见图四)。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在项目学习实施过程中,凭借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指导,保障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
您认为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教师要具备哪些素养? [ 多选题]
(图三)

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时间是: [ 单选题]

教师教学态度与实践分析。从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我校有 63.08% 的教师偶尔尝试将项目学习理念与语文综合性教学实践结合(见图五),这表明教师有将项目学习应用于教学的意愿,尽管目前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项目学习的深入理解,教师能够更好地将项目学习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和实践探索意愿为项目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提供了人力支持,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实施。
您在平时教学中是否将项目学习理念与语文综合性教学实践尝试结合,来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单选题]
(图四)
(图五)

(三)教学资源层面的可行性
1. 校内资源支持。学校的图书馆、网络等硬件资源为项目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和网络资源获取项目所需的资料。虽然学生反映资源获取途径有限,但学校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来满足项目学习的需求。学校可以加强图书馆与项目学习相关书籍的采购,优化网络资源的筛选和推荐,为学生提供更便捷的资源获取方式。这些校内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为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提供保障。
2. 课题研究氛围营造。学校开展的《项目学习导向下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设计实践研究》课题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有利于教
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享项目学习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索项目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这种研究氛围的营造,为项目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五、项目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面临的挑战
综上两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教师和学生认知是肯定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由于之前这种教学模式开展得很少,教师和学生的困惑都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教师问卷中显示,仅 18.46% 的教师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很清楚,4.62% 的教师非常了解项目式教学。可见,多数教师对项目式教学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有限,尤其在项目设计、方法选择、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
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项目学习中,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主导项目进程,而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项目学习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从项目的规划、实施到成果展示,每个环节都需要充足的时间保障。然而,小学语文教学课时有限,这就导致项目学习可能无法充分开展。此外,尽管学校有一定的教学资源,但在满足项目学习多样化的资源需求方面仍显不足,可能缺乏相关的实物、实地考察资源等。教学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影响项目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六、应对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学校组织系统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项目式教学专业能力。培训内容包括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项目设计方法、教学方法选择、
资源整合技巧、学生指导策略和评价方式等。通过学习相关理论、观看相关讲座、开展案例分析、组织模拟教学等形式,让教师深入理解
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和实施要点。购买项目化学习相关书籍,观看北师大项目式学习直播,分享成功案例,并组织教师进行案例研讨和模拟
教学实践,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更好地将项目学习融入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二)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在项目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分组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学习目标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有所收获。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相对简单的任务,并在过程中给予详细的指导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三)优化时间与资源管理,保障项目实施。
教师应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将项目学习与语文课程的其他部分有机结合。将项目学习的部分任务安排在课余时间,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活动;在课堂上,则主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讨论、成果展示等环节。同时,学校应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和整合力度,拓宽资源获取渠道。除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资源外,还可以与社区、县图书馆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和学习资源。七、结论
综合对文星小学两项调查报告的分析以及对项目学习运用于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面临挑战和应对策略的探讨,项目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积极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基础,为项目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时间与资源限制等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时间与资源管理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项目学习,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实践的持续探索,项目学习在小学语文专题性学习中的应用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