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杜香玲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裴家湾中学 718404
初中生物是带学生认识生命、了解自然的基础课,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和生命观念的形成。但传统教学手段太单一,有些实验要么耗时太长,要么有危险,要么条件不允许,没法在课堂上做,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就少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里明确说,要重视信息技术和生物学教学的融合,用好多媒体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媒体教学形式多,视频、动画、虚拟实验、交互式课件都算,能把抽象知识变具体、静态内容变动态、危险实验变安全,就可以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所以,研究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效果,成了很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借助动画演示,化抽象知识为直观认知
初中生物教材里,很多微观生命现象都是教学重点,可学生理解起来特别难,学生光靠教师讲和教材上的静态图,往往只记得住概念文字,不懂得背后的逻辑。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容易忘,还会让学生觉得生物又枯燥又难学。而多媒体动画能打破时间、空间和微观尺度的限制,把抽象的生理过程变成动态画面,让学生先直观看到,再慢慢形成理性认识,从而搞懂知识的本质。用动画时要遵循“目标导向、精准匹配”的原则:得紧扣教学目标选动画,确保内容和知识点对得上,别让无关信息分散注意力;动画时长要控制好,重点讲核心环节,同时教师要提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边看边想。
例如,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里的“蒸腾作用”时,传统教学很难让学生明白水分怎么通过气孔散失,也讲不清蒸腾作用对植物运水的意义,学生还总把“蒸腾作用”和“蒸发作用”相混淆。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分层教:放一段“蒸腾作用微观过程动画”,用3D画面展示根毛吸水、水分通过导管运输、气孔开关排水,还有蒸腾拉力的方向,关键结构,只需要点一下就能看名称和功能。放动画前,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提不同难度的问题:基础的问“水分从根部运到叶片后,通过哪个结构散到空气里?”;难一点的问“气孔开关和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有什么关系?”;拓展的问“蒸腾作用的‘拉力’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帮助?”。放完后教师结合画面一步步讲,学生有疑问就暂停动画,重点讲气孔开关的细节,让学生直接看到“结构决定功能”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懂了蒸腾作用的过程,还能主动分析它的多方面意义,知识真正学透了,课后检测时,对“蒸腾作用原理”的理解正确率也明显提高了。
二、利用虚拟实验,突破传统实验教学局限
实验是生物课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学生能独立做简单的探究实验,掌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推导结论的方法。多媒体虚拟实验能突破传统实验在安全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电脑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自己设计步骤、操作器材、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实现“零风险、高效率、低成本”教学,是对真实实验的补充。而且教师要把握“虚实结合、以探为主”的原则:区分实验类型,危险、耗时、费资源的用虚拟实验,简单易操作的还是做真实实验;要让学生占主导,自己选实验变量;还要引导学生对比虚拟和真实实验的区别。
例如,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里的“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传统实验要准备很多材料,耗时长还容易有误差。教师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平台,学生登录后选花生样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就能获取数据、分析并画出图表。学生能发现同一品种、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差异,教师再引导分析变异原因和减少误差的方法。虚拟实验让学生短时间就完成了探究,掌握了数据处理方法,也更懂“生物变异”了。课后教师再布置真实实验,让学生对比数据,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这样一来,班里很多的学生都能学会独立完成真实实验并写出规范报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明显提升。
三、创设情境视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内容更容易感兴趣。传统生物课堂的导入很难吸引注意力,教材里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学生也感受不到知识的用处。多媒体情境视频能把生活场景和生物知识结合起来,放相关片段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他们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想学。用的时候要遵循“关联性、启发性、简短性”原则:内容要和知识点相关,要能引发疑问,时长控制在3-5 分钟。
例如,学《鱼》里的“鱼类的主要特征”时,传统导入让学生说见过的鱼,学生也就只会说“金鱼、鲤鱼”“会游泳”,理解很表面。教师可以用情境视频导入:放小丑鱼在珊瑚礁里穿梭、鲤鱼离水后挣扎、显微镜下鱼鳃结构的特写片段。放完后学生主动问:“小丑鱼的鳍有什么用?”“鲤鱼离水就死是不是因为没有办法呼吸?”“鱼鳃怎么帮鱼呼吸?”。教师趁机导入新课,结合教材示意图讲鱼类特征,让学生结合视频验证知识。这样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还主动提探究问题,练习时能分析“鲸鱼不是鱼”,体现出知识应用能力,课堂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多媒体给初中生物课堂带来了很大活力,应用效果很明显。通过动画演示、虚拟实验、情境视频,解决了传统教学里微观知识难理解、实验受限制、学生没兴趣的问题,还帮着培养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但教师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要把握好技术和教学的结合度,别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得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合理选多媒体形式,做到“技术为教学服务,不是教学为技术让步”,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迎新 . 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J].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2(03):59-60.
[2] 罗立勋 .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3(1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