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对学生探究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作者

张小亚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464300

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现代教育已不仅仅依赖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纸质教材,互联网、多媒体、虚拟实验及在线互动平台等多种技术手段正逐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体系既涉及抽象的生物概念,又包含大量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的生命现象。然而,由于课时有限、实验条件受限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探究活动往往受到制约。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弥补这些不足提供了可能,例如利用虚拟实验打破物理条件限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协作探究,使学生能够在更灵活、丰富的情境中开展学习。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融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影响,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未来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在教育部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来,全国各地高中逐步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数字化资源库等基础设施,并引入智能教学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这些条件为生物课堂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生物教学多依赖教师讲授与教材图片,学生接触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探究活动多局限于课堂内有限的实验条件。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借助高清微观影像、多媒体动画、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呈现复杂生物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动态化。同时,信息技术支持的在线资源检索、数据分析工具及协作平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使其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均有机会开展问题探讨和实验设计。此外,信息技术还有助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效,从而优化教学方案。

二、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某省三所高中高一年级的六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按教学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3 个班,人数及学业基础大体相当。研究周期为一个学期,涉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的基本规律”“生态系统”等多个单元。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引入信息技术,包括:(1)多媒体演示和动画模拟;(2)虚拟实验平台操作;(3)网络资源检索与整理;(4)在线讨论与协作工具的使用;(5)探究任务成果的数字化展示与评价。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和纸质实验操作为主。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首先,通过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变化,问卷涵盖问题提出、假设制定、信息获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推导六个维度;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探究任务中的表现,如参与度、思维深度、合作情况等;最后,通过统一的探究性任务考核量化分析学生能力提升的幅度。数据经 SPSS 软件进行 t 检验和方差分析,确保结果的统计显著性与可靠性。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实验组在探究能力的多个维度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首先,在问题提出与假设制定能力方面,实验组学生能基于所学知识和网络资料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能合理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其次,在信息获取与处理方面,实验组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能有效筛选和整合信息,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三,在实验设计能力方面,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使实验组学生能够反复推演实验过程,预判潜在问题,从而提高实验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数据分析与结论推导方面,信息技术提供的统计与可视化工具使实验组学生能更准确地处理实验数据,结论表述也更具逻辑性和完整性。

四、信息技术融合促进探究能力的机制探讨

信息技术之所以能显著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第一,提供丰富直观的学习资源。多媒体和动画能动态呈现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等难以直接观察的生物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第二,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虚拟实验和网络平台突破了课堂物理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延伸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第三,促进高效的协作与交流。在线协作工具使小组成员能够实时共享资料、交换观点,教师也能即时给予反馈,提升了探究活动的互动性与效率。第四,增强学习过程的可追踪与可评价性。信息技术可以记录学生探究的每个环节,教师可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及时调整指导策略。

五、信息技术融合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化建议

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技术的掌握不足、教学设计与技术手段融合不够紧密、学生对技术的依赖可能弱化自主思考等。因此,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手段,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2)注重探究任务设计的科学性与挑战性,避免单纯追求技术形式的新颖而忽视探究的核心价值;(3)合理控制技术使用频率,防止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确保探究活动中思维训练的主体地位;(4)建立学校层面的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优化软硬件环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公平获取学习资源;(5)在评价体系中引入过程性与成果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全面反映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情况。

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包括问题提出、信息获取、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结论推导等多个方面。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拓宽了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也优化了探究活动的组织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与合作意识。然而,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合理的实施策略,只有在确保技术与内容相互支撑的前提下,才能最大化其教育价值。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信息技术在特定生物学内容教学中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实现探究能力的持续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艳 , 张伟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 , 2021,17(4): 15-19.

[2] 王丽, 赵峰.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生物课堂改革与实践[J]. 生物学通报 , 2020,55(8): 64-68.

[3] 陈辉 , 李强 . 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J]. 生物教育 , 2019,41(6):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