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改进策略研究

作者

吕秀容

邻水县第九中学校 63850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更强调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诸多不足,亟需进行系统性的改进和创新。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索并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改进策略,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小学德育管理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为小学班主任提供具体可行的德育管理改进方法和策略,助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概述

(一)新时代小学德育的特点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全球视野等现代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德育内容涵盖思想道德、政治素养、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德育管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其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社会公民。通过有效的德育管理,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秩序的稳定和良好学风的形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学校的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现状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选取了多所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小学的班主任及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力求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设计了两套详细的问卷,分别针对班主任和学生,内容涵盖德育管理的内容、方法、效果等多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一手数据。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困惑和建议,获取更为深入和细致的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德育管理内容方面

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内容的选取上过于依赖传统道德规范,对新时代价值观的融入不够充分,如对网络道德、全球意识等新兴德育内容的涉及较少。此外,德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班主任对新时代德育要求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点的调研,教学资源和素材相对有限,导致德育内容难以与时俱进。

2. 德育管理方法方面

德育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方法,学生参与度低,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德育活动形式较为固定,创新方法应用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班主任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缺乏对新型德育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学校对德育方法创新的培训和指导力度不够,导致德育管理方法难以突破和创新。

3. 德育管理评价方面

评价主体单一,主要以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自评为主,忽视学生和家长的参与,评价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评价指标过于侧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关注不足,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操作流程,学校对德育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评价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和改进作用。

三、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改进策略

(一)优化德育管理内容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环保意识等新时代元素有机融入德育内容,通过主题班会、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新时代价值观,培养其成为具有现代素养的好少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需求,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德育素材,如校园文明行为、家庭亲子关系、网络道德等,让德育内容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共鸣和认同感。

(二)创新德育管理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道德内涵,如走进敬老院关爱老人、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借助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形式,如制作德育微视频、开展线上主题讨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德育效果。营造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通过班级口号、班歌、班级荣誉墙、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除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外,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形成多方参与、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既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又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如增加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使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和科学。定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德育管理策略,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持续跟踪德育管理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德育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现状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优化德育管理内容、创新德育管理方法和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进策略。这些策略旨在解决当前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德育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爽 , 杨捷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 " 三维三阶三化 "班级德育创新实践 [J]. 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2,(7).48-52.

[2] 孙得文 . 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索[J]. 读写算 .2024,(13).125-127.

[3] 高凌波 , 吕丕宝 . 优化班级管理 做好“三全”育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4,(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