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
包国娟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八小学 730900
引言
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重要力量,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现代化教育技术凭借直观性、互动性与适应性等特点,为破解小学数学教学难题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然而技术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境与挑战,制约着教学效果提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深入分析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现状,探索资源整合与环境构建策略,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困境与挑战分析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各类技术手段不断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课件作为最基础应用形式已在小学数学课堂普遍使用,教师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将抽象数学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知。数学学习软件与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互动练习与自主学习平台,学生可根据自身进度进行针对性练习获得即时反馈与指导,智能白板技术支持教师展示动态图形、推理过程与问题解决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性与互动性。学习管理系统与电子作业平台实现了教学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教师能够便捷布置作业、跟踪学习进度、分析学习数据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为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首要问题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城乡学校、区域学校间存在显著差距,部分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硬件设备网络环境不稳定,无法支撑技术应用基本需求。技术应用深度不够,许多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技术促进思维发展、支持探究学习潜能,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技术存在畏惧心理,缺乏必要培训与指导难以熟练操作各类设备与软件。教学评价体系滞后,缺乏针对技术应用效果科学评估标准与方法,难以为技术应用改进提供有效指导,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也需关注,学生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二、数学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技术支持环境创新构建
数学教学资源优化整合需从多维度推进,构建完善资源体系,教学资源应具备系统性与层次性,涵盖基础知识、技能训练、思维拓展与实际应用,形成螺旋上升结构。乘法教学资源整合应注重情境创设与直观演示,帮助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理解乘法意义,技术赋能资源设计要强调互动性与适应性,学生可根据自身认知水平选择不同难度任务,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轨迹并给予相应指导。资源制作须符合认知规律,遵循具体形象—半具体半抽象—抽象概括认知发展路径,通过可视化呈现、操作体验与符号表达促进认知内化,资源整合需注重工具性与教育性统一,既要关注乘法计算技能培养也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云平台实现资源汇聚与智能分发,根据教学需求一键调用微课、动画等多种形式资源减轻备课负担,技术支持环境构建则要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学习空间,课内外一体化学习平台,支持随时随地数学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教学为例,资源整合与技术环境创新应用呈现新面貌,教师通过校本资源库调用水果超市主题数字资源包,包含情境动画、交互练习与拓展项目。课前学生登录班级学习空间预习乘法知识,观看生活中乘法现象微视频,并在线提交发现结果,课堂中教师利用大屏展示水果超市虚拟场景,学生借助平板电脑参与购物模拟活动,自主探索相同组数物品计算方法,形成乘法初步认知。课后学生通过乘法小达人学习应用,在游戏化环境中巩固乘法技能,同时完成超市购物单实践作业,将乘法应用于现实情境,家长通过家校平台查看学习报告,了解孩子乘法学习情况与建议,教师则通过学情分析系统获取全班乘法掌握热力图,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三、教师技能提升路径探索,学生互动模式深度重构
教师技能提升需围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构建多元发展路径,实现从技术操作到教学融合全面提升,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应采取浸入式学习方式,教师在真实教学情境中体验与反思形成实践性知识。教师须掌握几何画板、三维建模等专业软件操作技能,技能提升不应止步于工具使用层面,更要关注技术支持下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如何基于学科特点与学情需求,选择恰当技术手段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线与角等几何概念教学中教师需具备将抽象概念可视化能力,通过技术手段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念本质,教师应具备学习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解读技术系统生成学习数据,识别学习难点与个体差异实施精准教学干预。教师角色定位也需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设计师与引导者,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支持学生自主探究,提供适时指导培养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
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线与角教学为例,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展现全新教学图景,课前录制微课讲解线与角基本概念,结合校园环境照片标注各类线与角实例,上传至班级学习平台供学生预习。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增强现实应用引导学生用平板电脑扫描教室环境,系统自动识别并标注出直线、射线、线段与各类角,随后分组进入几何实验室,通过智能白板与学生平板协同操作,共同完成折纸成角活动。教师能够借助动态几何软件演示角度变化过程,学生清晰观察到角度增大或减小时图形变化建立直观认识,针对部分学生对角度理解困难问题,启动分层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管理系统为这部分学生推送钟表与角度互动游戏,通过钟表指针变化理解角度概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表明,技术与教学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资源整合、环境构建等多方面协同推进,当前技术应用仍面临基础设施不均衡、优质资源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特点深度融合避免技术应用表面化、形式化倾向,注重技术赋能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而非简单替代传统教学手段,通过系统规划与持续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必将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史亚楠.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 2023(8):13-15.
[2] 李曹媛.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八).2023.
[3] 唐小荣.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24(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