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命题的反馈与改进机制
徐莹
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小学
引言
学业质量命题作为教学评价重要环节,其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深入推进,学业质量命题改革不断深化,然而命题反馈与改进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命题质量提升与教学实践改进。立足教学实际深入分析命题反馈现状与困境,探索多元反馈渠道建设路径与闭环系统构建方法,旨在推动学业质量命题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质量,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一、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命题反馈现状分析,核心素养导向实施困境探究
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命题反馈现状呈现出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反馈渠道单一、反馈内容片面、反馈时效性不足等特点,从反馈渠道看目前主要依靠教研活动、教师研讨等传统方式进行命题反馈,缺乏系统性制度安排与专业化平台支持,学生、家长、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度不高。反馈内容上多聚焦题目难度、知识覆盖面等技术层面问题,对命题效度、区分度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等深层次问题关注不足,反馈时效性上多数反馈滞后于命题实践,难以及时调整命题方向与策略,形成考后评价—下次调整模式缺乏动态监测与即时反馈机制,反馈形式上多以会议讨论、书面总结为主缺乏数据支持与科学分析,反馈结果缺乏说服力与指导性。
核心素养导向实施困境主要表现在命题理念与核心素养要求存在偏差,许多命题仍延续传统知识技能导向,过分强调知识点覆盖与解题能力考查,忽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要素融入,导致命题指向与培养目标不一致。命题内容与核心素养评价难以有效结合,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等特点,而现有命题多采用碎片化、静态化、脱离情境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例如语言运用能力评价多局限于词句运用层面,缺少整体语境中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考查,思维发展评价则多停留于记忆理解层面,缺乏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考查。
二、命题反馈多元渠道建设路径优化,学科素养导向评价机制完善
命题反馈多元渠道建设需超越传统单一模式,构建包含专家引领、教师参与、学生互动、家长配合全方位反馈网络,《西门豹治邺》一课命题反馈可从文本理解、思维发展、人文精神三个维度展开。文本理解维度聚焦学生对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结构分析能力,思维发展维度关注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论证、评价判断能力表现,人文精神维度则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精神品质认识与价值判断。反馈形式应多样化可采用课堂观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反馈时机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巩固各环节,反馈主体应多元化既有教师专业评价也有学生自我反思还有家长社会观察。
以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命题反馈为例构建三位一体反馈模式,设计核心素养导向评价任务:请阅读《西门豹治邺》,分析西门豹是如何解决邺地百姓问题并谈谈你从中受到启发。教师反馈环节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准确性,更注重评价学生分析问题思路、判断事件价值能力,通过评语、面谈等方式提供针对性指导。学生互评环节中组织小小评审团活动,学生互相评价同伴作答从不同角度发现优点与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家长参与环节中设计家校共评单邀请家长就学生完成情况提供观察反馈,教师整合各方反馈信息形成反馈分析报告,找出命题中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而优化后续命题设计。这种多元反馈模式既全面评估了学生学习成效又检验了命题质量,还促进了教学改进形成评价—教学—学习良性互动循环,真正发挥了命题评价促进发展功能,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评价理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命题改进闭环系统构建方法探索,教学实践反哺命题质量提升
命题改进闭环系统构建需立足教学实际,形成命题设计 - 实施评价 - 反馈分析 - 修正优化 - 再实践完整循环链条,实现命题质量螺旋式提升,《黄继光》一课命题改进可建立三层闭环:微观闭环聚焦单次命题实施效果通过即时反馈调整命题方向,中观闭环关注单元或主题命题体系通过阶段性评估完善命题结构,宏观闭环着眼学期或学年命题整体布局通过系统分析优化命题策略。闭环运行过程中应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设置关键节点评估指标如命题内容与核心素养匹配度、情境设计与学生生活关联度等及时收集实施数据,同时构建多维分析框架从学生作答表现、教师教学反馈等维度全面分析命题质量,进而形成具体改进方案明确修正方向与策略指导下一轮命题实践。
以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为例构建实践反哺式命题改进闭环,初始命题设计阶段基于英雄人物事迹教学目标,设计黄继光精神品质分析主题命题: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黄继光英雄事迹关键段落,分析他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并谈谈这些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何启示。实施评价阶段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虽能找出相关段落,但对精神品质分析停留于表面,多用勇敢无私等宽泛词语概括缺乏深入思考,反馈分析阶段教师组织命题研讨会,分析问题原因:一是命题过于宽泛缺乏具体情境支持,二是思维引导不足未能激发深层次思考,三是评价标准不明确难以有效引导学生作答方向。修正优化阶段对命题进行改进:增设具体情境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要采访亲历战斗老战士,请设计三个能深入了解黄继光精神品质采访问题,并预测可能回答,同时提供思维支架可从行动表现、内心感受等角度思考,明确评价要点问题深刻性、角度多元性、思考独特性,再实践阶段将优化命题应用于课后作业与单元测评,观察学生反应收集新反馈。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反哺命题改进方式,命题质量不断提升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更有效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真正实现评价与教学良性互动。
结论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命题反馈现状与核心素养导向实施困境,提出命题反馈多元渠道建设与命题改进闭环系统构建两大策略,构建了完整命题反馈与改进机制框架。核心素养背景下命题反馈与改进不仅关乎评价质量提升,更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要保障,通过科学有效反馈与改进机制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命题核心素养导向有效性,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汪燕宏 . 素养立意下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命题的四个" 转向 "[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19):17-20.
[2] 刘美芳.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路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4(14):87-89.
[3] 杜科举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业述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J]. 2024(18):60-62.
注:本文系 2024 年度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学业质量命题设计与评价思考 "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GH24Y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