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分析

作者

张家豪

白银市白银区第八小学 730900

引言

意志品质作为人格构成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小学阶段正处于学生品格形成关键期,此时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等意志品质尤为重要。体育活动因其特有挑战性、竞争性、协作性特点,成为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最佳途径,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培养仍存在认识不足、方法单一等问题。探究从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有效培养策略,构建科学评估体系,期望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提供参考。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培养现状与挑战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培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纵观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实践,许多学校已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关乎身体素质提升,更承载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重任。部分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如长跑训练、攀爬挑战等,着力培养学生坚韧毅力、自我挑战、团队协作精神。然而应试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地位仍然不够突出,许多学校将主要精力投入文化课教学,体育课程往往沦为副课甚至被占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也制约着意志品质培养效果,部分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缺乏科学有效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法,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技能传授忽视品质培养。家长对体育价值认识不足,过度保护心理使学生难以接受挫折磨练,更有甚者部分家长为避免孩子受伤,主动为孩子请假逃避体育课,这些因素共同构成意志品质培养屏障。

体育设施不足与教学内容单一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很多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简陋,器材种类数量有限难以开展形式多样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与挑战性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更难以通过克服困难提升意志品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当前评价标准过于注重技能测试成绩,缺乏对学生意志品质发展评估,导致教师学生均忽视此方面培养。另外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突出,农村学校条件更为有限,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针对意志品质培养系统培训,这使得城乡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存在显著差距。面对这些挑战亟需构建科学完善培养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将意志品质培养融入体育教学全过程。

二、小学体育课堂上,意志品质塑造方法与策略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培养现状与挑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方法策略进行改进应创设渐进式挑战情境,通过设计难度递增体育活动激发学生战胜困难决心。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适度挑战任务,如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障碍跑,中高年级则增加复杂度,设置攀爬、平衡木等项目,这类活动要求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通过反复尝试最终取得成功从而培养坚持不懈品质。团队合作项目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拔河、接力赛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克服个人局限,为团队目标努力学会与他人协作,分享成功喜悦承担失败责任,进而形成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体育教学应强调过程体验而非结果导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挑战乐趣,体验成功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

教师角色转变也至关重要,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与支持者,需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适时提供鼓励与指导,对于胆怯学生降低初始难度循序渐进增加挑战,对于自信过度学生则需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能力,避免冒险行为。榜样示范具有强大感染力,教师应当通过介绍体育名人奋斗故事或邀请校内优秀学生分享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榜样顽强拼搏精神。情境教学法能够创造贴近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面对困难时应具备勇气与毅力,例如设计野外生存主题活动,学生需要完成定向越野、搭建简易帐篷等任务,在活动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与应对挑战勇气。体育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如将传统跑步训练融入捉迷藏、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中,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又能在游戏规则约束下培养自律精神与规则意识。

三、小学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发展评估与改进

科学评估体系构建对意志品质培养具有导向作用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应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评估体系,将意志品质表现纳入学生体育评价重要内容。评估指标应包括毅力、坚韧等方面,通过观察记录学生体育活动全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可以建立意志品质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表现,特别关注面对困难挑战时态度与行为变化,形成纵向发展轨迹。同伴互评机制同样重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评活动让学生从旁观者角度评价同伴表现,既培养观察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又增强团队凝聚力。自我评价能力培养也不容忽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制定改进计划,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意志品质锻炼过程。

家校协同机制构建对意志品质培养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宣传体育活动对意志品质培养重要性,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组织家庭体育日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挑战,在亲子互动中感受体育魅力树立正确体育观念,社区资源整合能够拓展培养空间,学校可以与社区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持续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应当设立意志品质进步奖,表彰那些虽身体条件有限但努力不懈学生,或在团队活动中表现突出学生。针对评估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毅力增加耐力训练项目,若团队协作意识薄弱则加强集体项目比重,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应将意志品质培养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确保培养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结论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协同努力,通过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意志品质培养现状与挑战,探索有效培养方法策略构建科学评估改进机制,能够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应突破传统模式局限,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强化过程体验,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挑战勇气与毅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城乡差异背景下因地制宜培养模式,深入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重点与方法,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更加科学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汪男 .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分析 [J]. 体育风尚 , 2023(10):41-43.

[2] 房建兰 .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分析 [J]. 体育风尚 , 2022(19):74-76.

[3] 冯兰 .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分析 [J].当代体育科技 , 2019,9(19):2.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9.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