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农村中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范春梅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沙田镇第三初级中学

现阶段国家积极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开辟教育数字化的全新赛道,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缩小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农村中学教师作为新时代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执行者,是落实数字化教育转型的重要主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构建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应利用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的隔离,给予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推动农村教师向数字化教育转型,帮助农村中学教师练就信息化教学本领,促成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一、投入数字教育资源,弥合城乡教育壁垒

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加强针对农村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引入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教学新技术,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打造良好的物质保障。例如,国家应当积极加强农村地区的 5G 网络覆盖,教育部门提供高性能的数字化教学设备,有效缓解乡村因地理位置所造成的技术隔离。教师可以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积极搜集优质的教学素材,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弥补城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差异。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当积极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投入精准教学的辅助软件,关注农村教师对数字教学资源所提出的反馈意见,持续优化现有的硬件设施,配备智能化教学终端,搭建优质数字教育共享平台,改变农村教师长期封闭的教学状态,激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发展潜力。并且,教育部门还应当积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将农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纳入教学考核,引导教师主动探索优质数字资源的应用方式,激发教师的资源创作与分享积极性。

二、分析农村教师需求,开展精准专题培训

过去农村学校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看作上级分配的培训教学任务,存在参与积极性不强等现象,整体培训效果不及预期,部分农村学校甚至要求不忙的教师去参与培训。笔者深入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培训内容脱离农村教师的具体需求,不契合农村教学的实际应用现状。因此教育部门需要深入分析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构建分层分类精准教育培训体系,让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更加贴合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主观信息化素养。教育部门首先需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诊断体系,明确培训教学的靶向目标,如短视频制作、在线互动工具应用。培训内容还应当结合中学阶段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的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学科教学内容,助推农村教师搭建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生态,解决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技能不足的问题。例如,针对中学数学教师,应组织教师学习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技巧,打造生动直观的数字化数学课堂;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组织教师学习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软件,构建虚拟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共情人物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象化。

三、组织跨区交流互动,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农村中学存在教育教学的封闭性,限制了农村教师的视野与能力拓展。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当积极组织跨区域的信息化教学交流活动,鼓励农村教师走出去积极进行实地访学,了解城区名校的创新教学方式,学习先进教师如何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探索活动。例如,地区教育部门应当积极组织联合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城乡教师参与线上数字化教学沙龙,学习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创新备课方式,利用 AI 工具开展作业智能化批改、创新性的短视频制作方法,不仅拓宽农村教师的教学视野,还可以让教师更加直观地感受新技术赋能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农村中学还应当积极采用“引进来”的教育措施,将优秀学校的校本课程与数字资源库引入农村学校,并立足农村学校的乡土文化素材,打造丰富多样的创新型课堂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全新的教育发展机遇,农村中学教师应持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打造开放性与多样化的教学生态,弥补城乡教育鸿沟。同时教育部门应持续加强软硬件教学资源投入、开展专项化教育培训、推动区域教学交流等措施,将城市先进学校的优秀教材与教案等引入农村,由农村教师融入本地优秀乡土文化,探索创新性的本土教育改造方式。不仅实现城乡教育“同频共振”,还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婷婷 , 王珏 , 黄沙沙 , 等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J]. 移动信息 ,2024,46(8):148-151.

[2] 达娃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探析 [J]. 传奇故事 ,2024(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