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思·悟”教学模式对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研究
陈媛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第十七中学 351111
引言
在数学教育领域,逻辑推理素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核心能力之一。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关键阶段,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成为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导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受限。“问·思·悟”教学模式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感悟中理解数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问·思·悟”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问·思·悟”教学模式涵盖三个紧密相连的关键环节。
“问”是起始点,教师需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欲望。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时,提出“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仅边边边相等能否判定”的问题,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索。
“思”是核心环节,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尝试,逐步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为后续的学习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悟”是升华阶段,学生在思考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感悟,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学生通过练习和思考,领悟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本质,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该教学模式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认为知识并非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与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取。“问·思·悟”教学模式营造了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解决理论指出问题解决是思维核心,能培养思维与创新能力。“问·思·悟”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二、“问·思·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以“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章节为例,展示“问·思·悟”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在“问”的环节,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城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3 千米以内(含 3 千米)收费 10 元,超过 3 千米的部分,每千米收费 2 元。小明乘坐出租车行驶了 σX 千米( x>3 ),他需要支付多少车费?”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思”的环节,学生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首先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明确 3 千米以内的收费是固定的 10元,超过 3 千米的部分每千米收费 2 元。然后,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个问题,设小明需要支付的车费为 y 元,那么可以得到 y 与 σX 之间的关系式: y=10+2(x-3)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将行驶路程分为 3 千米以内和超过 3 千米两部分进行考虑,同时还需要运用代数运算的知识来建立函数关系式。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悟”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领悟到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运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这样的感悟,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更加深入,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问·思·悟”教学模式对学生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而“问·思·悟”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个充满挑战和探索的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面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会主动去思考和探索,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二)培养思维能力,提升逻辑推理水平
在“问·思·悟”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分析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代数运算、几何推理等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促进知识建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悟”的环节是“问·思·悟”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知识后,学生通过感悟可以认识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这种对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实施“问·思·悟”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
“问·思·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
(二)学生适应能力的挑战
对于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适应“问·思·悟”教学模式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在“问·思·悟”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应。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初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结语
“问·思·悟”教学模式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感悟中理解数学知识,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然而,在实施“问·思·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华 .“问·思·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J].数学教学研究 ,2020,39(05):34- 37.
[2] 李明 . 基于“问·思·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J]. 中学数学杂志 ,2021,(02):12- 15.
[3] 王芳 .“问·思·悟”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培养策略 [J]. 数理化学习 ( 教研版 ),2022,(03):4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