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共情理论的幼儿家园沟通机制优化与实施路径

作者

莫珊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第一幼儿园

当前的家园沟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沟通方式单一、沟通内容片面、缺乏情感共鸣等,导致家长与教师之间难以真正理解彼此的立场和需求,进而影响幼儿的教育质量。共情理论强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为优化家园沟通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搭建共情桥梁:家园信息互通无障碍

家园信息互通不畅影响共情沟通的建立。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常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了解园内动态,家长常局限于家长会或接送时的简短交谈。教师同样难以获得孩子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具体需求。改变现状需要开拓更多信息传递路径。除家长会、接送交流这类传统方式外,利用“微信群”、幼儿园“APP”等现代技术手段是可行的方向。“微信群”便于教师快速分享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片段,家长也能通过群聊即时提出家庭中遇到的育儿疑问。幼儿园“APP”能提供更完整的记录,涵盖课程安排、饮食详情、健康状态等,让家长对幼儿在园细节有更充分把握。信息流动必须是双向的。教师向家长传递信息的同时,必须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反馈。孩子最亲近的家长对其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及潜在需求有深刻认识。教师需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认真处理家长提供的每一条信息,做到及时回应并提供建议。例如,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挑食,教师可介绍园内引导不挑食的策略,双方共同探讨适合该幼儿的改善办法。定期安排一对一面谈具有显著价值。教师可抽出时间与家长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孩子家庭中的实际状况,此举也让家长体会到教师对孩子个体的关注。通过这种深度交流,家长与教师能增进对彼此角色和职责的理解,逐步建立信任关系,这为后续的共情沟通打下必要基础。

2. 构建共情课堂:亲子师幼共成长

共情课堂成为家庭与幼儿园沟通的关键桥梁,其价值在于搭建了家长、教师、幼儿三方共同参与学习发展的环境。以往的家园活动重心常放在展示幼儿学习成果上,情感层面的深度交流与共情能力培养容易被忽视。设计活动是构建这种课堂的起点,活动本身需要具备趣味和互动特质。亲子手工活动是一个例子,家长与孩子一同动手完成作品。双方在过程中必须协作、彼此支持才能成功。教师角色转变为观察者与引导者,适时给予积极反馈。此类活动让家长有机会洞察孩子的兴趣与内心世界,孩子则能切实体验到家长的陪伴,亲子关系因此得到强化。角色互换活动也值得尝试,家长扮演教师组织简单教学活动,教师则扮演家长参与其中。家长通过亲历教师的工作内容,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辛劳与责任担当。教师也能借此机会更直接地理解家长对孩子发展的期望与潜在忧虑。这种切身体验有效消解了双方可能存在的误解与隔膜,显著增强了家园间的共情基础。引入外部专家进行讲座与培训是共情课堂的另一组成部分。专家运用实际案例与实用技巧,指导家长与教师如何有效倾听、理解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学习进程中,家长与教师能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各自经验,共同提升理解与回应儿童情感的能力。建立共情课堂,最终促成了家长、教师、幼儿在积极氛围中的协同成长,为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有效的教育共同体协作创造了条件。

3. 完善共情保障:制度情感双护航

机制完善对家园情感互通工作的持续性及深化至关重要。幼儿园需设立清晰的规程框架支撑此类沟通。规程应具体界定沟通涵盖哪些事项、采取何种形式以及多久进行一次。如制定家长会详细规则,明确规定每学期最低召开次数,每次会议核心议题与操作步骤。反馈路径也需同步建立,确保家长提出的看法想法能获得及时关注与回应。规程的存在提供了基本约束与步骤规范,使得家园互动项目能够按预期推进。情感层面保障同样不可忽视。园方需要着力营造一个令人放松、关系融洽的交流环境。老师面对家长群体时必须展现出真诚与热忱的姿态,令家长感知到园所的善意与关切。家长遭遇育儿难题或困境时,教师的主动援手与支持尤为重要。例如幼儿在家出现行为偏差,家长常伴随焦虑无助情绪。教师需耐心听取家长描述,共同分析行为根源,并尝试提供可行的应对策略。园方可另外推动家长互助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家长群体内部经验见解的流通共享,构建彼此扶持的情感联结网络。对教师群体情感状态的关注也必须纳入保障体系。园方应为教师预备必要的心理支持资源与培训机会。教师在家园沟通过程中时常面临各类压力源,如家长的疑虑抵触态度。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状态,定期组织心理调适活动与专项培训,有助于提升教师应对复杂情境的韧性与理解他人的能力。规程约束与情感支持的双重作用,为家园间深层次且富有成效的情感互通实践提供了相对稳固的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共情理论的幼儿家园沟通机制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搭建共情桥梁,实现家园信息互通无障碍,让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构建共情课堂,为亲子师幼提供共同成长的机会,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情;完善共情保障,从制度和情感层面为家园沟通保驾护航,确保沟通工作的持续和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孔丽娟 , 王思维 . 乡村幼儿园“ 4+1 ”模式家庭的家园共育现状调查——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 xx 幼儿园为例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5, (11): 70-74.

[2] 王明珠 , 于梦洁 , 刘卉 , 徐丹丹 . 家园沟通与幼儿掌握动机的关系:父母教养行为的中介作用和城乡因素的调节作用 [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25,41(03): 60-71.

[3] 黄胜梅, 王冉冉, 方意. 农村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家园沟通胜任力的调查研究 [J]. 教育科学论坛 , 2025,(04): 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