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低段语文写字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孙凡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写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往往出现书写姿势不规范、书写兴趣低、笔画顺序错误等问题。随着“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入,强调教学评三方的融合统一,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因此将“教 - 学 - 评”一体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价值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等学科特点,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习惯,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供基本保障。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规范书写,通过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书写行为方式,促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这一良好学习态度还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体现在文中教学中写字、阅读、写作等环节紧密联系,规范写字的良好习惯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字形和结构的理解,能够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写字、识字、阅读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汉字的构字规律,提升识字的能力。美观的书写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欲,这为学生后面写作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还具有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价值。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多元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书写时的规范性,也要注重对汉字美感的体现,让学生在汉字书写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的渗透,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低段学生因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充分掌握学生间的差异,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当前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进而提升写字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评价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评协同推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一年上册“汉语拼音”后的生子书写时,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对汉字基本笔画认识模糊,同时书写握笔姿势不正确,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笔画的认识和养成正确握笔姿势,教师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儿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横”画时,编唱儿歌“横画平,像扁担,起笔稍顿收笔缓”,在教学握笔姿势时,编唱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等,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童中掌握笔画书写和握笔姿势的正确性。在评价环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汉字笔画书写和握笔姿势的正确性,还要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指出自身和同伴在写字时存在的问题。又如,在教学左右结构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实物观察、汉字拆分的教学方法,以“饼”字为例,教师首先拿出月饼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饣”像月饼的一部分,而右边的“并”要写得匀称。然后将“饼”进行拆分,让学生进行组合练习,体会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各部件的比例关系,并采用“星级评价表”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写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书写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教学形式难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背景下,小学低段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积极的互动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同时,互动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互动表现,了解学生写字能力和学习态度,为之后制定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能培养小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的写字时,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采用“问答竞赛”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教学“春”字时,教师提出问题:“春字由那几个部件组成?”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在回答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春”字各部件的书写要点,并开展书写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书写“春”字,并由小组成员推荐代表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对作品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汉字书写能力,还在互动过程中体验了成果的喜悦,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又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字时,由于改字相对比较难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同桌互评的环节,同桌之间互相扮演评委对对方的书写进行评价,指出笔画、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适时指导并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补充。通过课堂互动,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能有效提升书写的规范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完善评价机制,检验学习效果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真实有效、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背景下,小学低段写字教学中,完善评价机制需要体现多元评价理论这一理念,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并且评价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实现学生书写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天地人”的写字时,在学生书写“地”字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课本上的范字,找出自己书写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同桌进行评价,指出对方在书写笔画顺序、书写姿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点评,从笔画规范、书写姿势、结构匀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教师还可为每位学生制作“书写成长手册”,记录学生每次书写作品和评价结果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写字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并能及时得到教师的个性化建议。又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针对“旅”“洼”等生子的书写练习,教师可采用星级评价和特色标语的形式及进行评价。从汉字书写中笔画顺序、结构和书写整洁等多方面进行打分评价,满分五星,对于获得三星及以上给予“书写小明星”称号,对于进步较大,但未达到三星的给予“进步标兵”称号的鼓励。同时,教师在评价栏附上特色评语,如“你的旅’字右边的‘方’写得很舒展,继续加油!”等,这种方式既关注了学生书写成果,又关注了学生的书写进步过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深入挖掘“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内涵,更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精细化,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小学低段写字教学能更好的发挥育人功能,为学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邦德. 运用评价机制, 全面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小学写字评段教学的实践探索 [J]. 兰州学刊 ,2007(S1).

[2] 夏海蓉 . 多元评价 " 三部曲 "- 写字教学评价之我见 [J].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2(14):121-121.

[3] 邓启萍 . 多元评价 激发兴趣 提高质量 - 浅谈小学生写字教学评价 [J]. 华人时刊(校长),201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