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桥施工中的装配式梁板预制与安装技术研究
陈磊
安徽省成思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引言
市政道桥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关键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与效率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影响重大。在市政道桥施工中,装配式梁板技术凭借自身独特优势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梁板预制与安装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与现场装配的结合,能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深入研究该技术对于提升市政道桥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市政道桥施工中装配式梁板预制与安装技术的重要性
1.1 提高施工效率与缩短工期
装配式梁板预制与安装技术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通过在预制工厂先行生产梁板构件,能够实现与现场施工的并行作业,有效缩短整体施工周期。这种"工厂预制 + 现场装配"的模式避免了传统现浇施工中模板搭建、混凝土养护等耗时环节。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降低了现场施工难度,使多个工作面可以同时展开,显著加快工程进度。
1.2 保障工程品质与结构性能
预制技术在受控的工厂环境中进行,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混凝土配比、浇筑质量和养护条件,从而确保构件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工厂化的生产环境避免了现场施工中不可控因素(如天气变化)对质量的影响,使构件强度、耐久性和外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1.3 减少环境影响与提升经济效益
装配式施工技术显著降低了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影响。由于大部分作业在工厂内完成,现场施工噪声、扬尘和建筑垃圾大幅减少,符合现代城市建设对绿色施工的要求。从经济角度考虑,虽然预制构件前期投入较高,但通过缩短工期、减少人力需求和降低材料浪费等综合效益,长期来看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2 装配式梁板预制技术研究
2.1 预制场地的规划与建设
预制场地的科学规划是保障装配式梁板高效优质生产的重要前提。选址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周边交通及水电供应情况,确保场地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扩展性。功能分区应结合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如设置原材料堆放区、钢筋加工区、模板拼装区、混凝土浇筑区、蒸汽养护区及成品堆放区,各区域之间需保持流畅的物流动线,减少交叉干扰。场内道路应满足大型运输车辆通行要求,并预留足够的转弯半径和装卸空间。排水系统需设计明沟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雨水及生产废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地基浸水或场地积水影响施工质量。
2.2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控制预制梁板外形尺寸与表面质量的关键环节。钢模板因其强度高、刚度大、重复使用率高而成为首选,但其设计需充分考虑梁板的截面形式、预埋件位置及脱模方式。模板拼装应保证接缝严密、无错台,内侧表面需涂刷高效脱模剂以确保混凝土成型后表面光洁。安装过程中需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精确控制模板的平面位置、标高及垂直度,并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方式进行可靠固定。
2.3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加工与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预制梁板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安全。钢筋下料前需核对设计图纸,准确计算长度与弯折角度,采用数控设备进行精准切割与弯曲,确保尺寸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绑扎时需严格按照设计间距布置钢筋,重点加强节点区域的绑扎密度,必要时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以提高骨架整体性。保护层控制需通过定制高强度混凝土垫块或塑料卡具实现,确保受力主筋的位置准确。
2.4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决定预制梁板强度与耐久性的核心工序。配合比设计需基于材料性能及环境要求,通过试配确定最优水胶比、骨料级配及外加剂掺量,保证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抗渗性满足设计要求。浇筑前需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复查,确保无杂物残留。浇筑时需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均匀振捣,避免过振或漏振导致蜂窝、孔洞等缺陷。对于大跨度或复杂截面梁板,需控制浇筑速度与方向,防止模板变形或混凝土冷缝产生。养护阶段需采用自动喷淋系统或覆盖保温保湿材料,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严格控制养护温度与时间,促进强度发展并防止开裂。
3 装配式梁板安装技术研究
3.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前的系统准备是确保装配式梁板安全精准就位的重要基础。需对安装作业区域进行地质勘察与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满足重型起重设备及构件堆放的要求。预制梁板进场后需逐榀复核其几何尺寸、预埋件位置、吊装孔完整性及混凝土强度报告,并对构件编号与安装顺序进行核对。支座安装需采用全站仪精准放样,控制标高及平面位置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并对支座垫石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增强粘结。
3.2 起重设备的选择与布置
起重设备的选型与布局需基于构件参数、作业环境及安全经济性综合确定。对于大跨度或超重梁板,宜选用履带起重机其抗倾覆稳定性强;对于分散或高空作业,汽车起重机则更具灵活性。设备选型时需计算最大起升高度、工作幅度及臂长组合下的实际起重量,并考虑风载、惯性力等动态因素保留安全系数。现场布置需避开地下管线、软弱地基等不利区域,通过硬化处理保证支腿受力均匀。多机协作时需明确指挥体系并统一通信方式,避免动作冲突。
3.3 梁板的运输与吊装
梁板运输需采用低平板液压轴线车,根据构件长度与重心设计专用搁架并采用多维紧固装置防止滑移。弯道运输需控制车速并核算转弯半径,超高构件需提前勘察路线清除障碍。吊装前需复核吊具额定荷载,对钢丝绳进行无损检测并在锐角处加垫护套。吊点设计需通过计算确定位置,避免弯矩过大导致开裂,对于不对称构件可采用配重调节平衡。起吊时需保持匀速垂直提升,离地 30cm 后暂停检查稳定性。
3.4 安装后的检查与调整
梁板就位后需立即进行三维坐标复测,使用激光测距仪与水准仪检测轴线偏位、相邻板顶面高差及端部悬挑长度。支座接触面需用塞尺检查密贴情况,对局部空隙超过规范处可采用不锈钢薄片调平,但累计厚度不得大于设计值。连接节点需检查湿接缝钢筋搭接长度与锚固质量,预应力孔道需进行通透性试验。对于连续梁体系需监测临时支座的沉降变化,体系转换后需复核成桥标高与设计挠度。
结束语
装配式梁板预制与安装技术在市政道桥施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预制场地规划、严格的模板、钢筋和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能确保预制梁板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安装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起重设备,规范运输与吊装操作,并进行安装后的检查与调整,能保证梁板安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谢昊. 市政道桥施工中的装配式梁板预制与安装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25,(15):175-177.
[2]邓燕华,赵苏玲,涂群岚,等. 预制叠合梁板角部装配式模板体系研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5(03):13-18+47.
[3]贺文龙,申娟娟,李雅婧,等. 新型预制装配式梁节点抗剪性能研究[J].工程建设,2025,57(06):47-53+65.
[4]陈炳. 浅谈预制装配式梁及柱的施工技术[J].居业,2024,(05):74-76.
[5]王家安. 预制装配式叠合梁、板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江西建材,2022,(09):198-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