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成式AI赋能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与实践路径经

作者

马小娜

大连工业大学

一、生成式AI 时代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核在于“育人” 这一核心目标。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凭借个性化内容输出与互动场景仿真的能力。辅导员在人文关怀的倾注、价值方向的引领以及情感关系的维系上展现出 AI 技术难以复制的独特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价值引领的“掌舵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成式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片面解读、对社会现象的错误归因等价值观模糊甚至偏差的风险而辅导员凭借对主流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思想动态的精准把握,能对 AI 内容进行价值校准,在复杂信息中为学生“拨云见日”,确保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二)情感沟通的“暖心人”

面对 Z 世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教育绝非单向度的理论灌输,而是需要以共情式沟通建立信任联结;不同于冰冷的算法依赖数据解读情绪,辅导员凭借日常相处中对学生个性与经历的深度体察,用一个饱含关切的眼神、次推心置腹的面谈、一句恰到好处的鼓励,将真挚的温度注入沟通的每一个瞬间。这种带着 “人情味儿” 的情感联结,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成为化解学生思想困惑、抚平心灵褶皱的关键力量,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与支撑。

(三)实践育人的“组织者”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中扎根。生成式 AI 辅助搭建活动框架,但辅导员更会 “量体裁衣”,而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的即时引导与动态反馈构成了技术难以复制的教育闭环。这种基于现场情境的即时性、个性化互动,既弥补了生成式 AI 在动态响应上的局限性,更通过面对面的情感共鸣与价值碰撞,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真正实现 “润物细无声” 的渗透效果,这正是辅导员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生成式AI 对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辅助与赋能

生成式 AI 的出现,绝非是要弱化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相反,它能凭借技术工具的赋能,帮助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有效节省时间、释放精力,从而让辅导员得以将更多心思与精力投入到思想引导、情感沟通等核心育人任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一)帮助辅导员高效整合信息资源

面对思想教育所需的理论素材、政策解读、案例库等,AI 能快速筛选匹配内容为辅导员设计主题班会、谈心谈话提供扎实的资料支撑,省去大量查阅梳理的时间。

(二)帮助辅导员生成个性化方案结合学生的年级差异、专业特质与成长需求,AI 能初步构建分层分类的育人方案框架,辅导员则基于日常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对框架进行个性化调整 让方案更贴合实际学情,提升育人精准度。辅导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学情调整优化,让育人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帮助辅导员拓展互动场景边界

借助 AI 工具搭建的线上答疑平台,能在课后为学生即时解答政策咨询、学业困惑等基础问题;模拟情景对话功能则可让学生提前演练人际沟通、职场应对等场景。这些技术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思想引导覆盖课余碎片时间。而辅导员通过 AI 反馈的高频问题,针对性开展深度谈心或主题分享,形成 “技术铺垫基础认知+ 人文深化情感共鸣” 的协作模式,让育人关怀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始终保持连续温度。

三、辅导员运用生成式AI 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辅导员需主动适应技术发展浪潮,在 “用好技术” 提升育人效能的同时,始终 “守住育人根本”,具体实践路径可从三方面着力:主动学习生成式 AI 的基础操作逻辑,掌握用技术筛选信息、搭建方案框架的方法,却不盲从算法结论;在与 AI 协作中清晰划分边界,让技术承担资料整合等事务性工作,自己专注于情感沟通、价值引导等核心环节;将技术工具与育人初心结合,让技术服务于人文关怀的深化而非替代。

(一)辅导员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主动投身 AI 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辅导员要熟悉生成式 AI 的基础操作逻辑,掌握如何通过精准的指令描述,引导 AI 输出贴合需求的内容;还要深入理解其信息筛选、方案生成的底层逻辑,学会通过多轮对话优化结果、辨别内容真伪。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清醒认知:技术是工具而非主导,既要能用 AI 高效完成资料整合、框架搭建等基础工作,又要避免被算法束缚思维。这种主动学习,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驾驭技术,让其成为辅助育人的 “利器”,而非偏离教育本质的 “捷径”。

(二)辅导员与人工智能的协作需建立精准的功能边界

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多元化挑战的背景下,AI 技术在事务性工作中展现的工具价值为辅导员减负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避免了人工整理时的信息遗漏与效率损耗,更让辅导员从重复性的资料搜集、数据统计中脱身,将时间与精力聚焦于思想教育的核心场域。AI 为思想教育提供精准的资料支撑与数据参考,辅导员则以情感温度与价值深度赋予教育活动真正的生命力,最终实现技术理性与育人初心的协同共振。

(三)生成式AI 与辅导员并非“替代关系”,而是“协同关系”

生成式AI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赋能的新机遇,越需要辅导员发挥人的主体性,在技术赋能中守住教育的温度与深度,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辅导员需始终牢记“育人”本质,既善用 AI 提升工作效能,又坚守教育初心, 通过“技术辅助+人文引领”的双重发力,让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技术的“智”,更有人性的“暖”,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