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江梅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 237005
引言
数学是高中时期的主要科目,在高考中的分数占比非常高,因此学好数学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形式较为单一,教师主要利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堂的氛围较为沉闷,参与度不高,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入可以有效突破这些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思考。
一、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在数学学习中,会涉及到各种概念,数、形是最为基础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需采取数形结合的教育模式。数形结合指借助数的精确性描述图形的某种数形,图形较为直观,能够清晰的展示数和数的联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数形结合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建立起数形间的联系,深化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简化思维的过程。站在广义的角度上来讲,数形结合当中的数主要是指复数、函数、解析式,形指的是各类空间图形,数形结合思想的使用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发散数学思维,具有良好的教学意义。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一)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中有很多符号,让不少学生感到枯燥,大部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都不高。教师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平时的教学,实现代数问题的几何化和几何问题的代数化,把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理解难度,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坚实基础[2]。
(二)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概念是数学科目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想学好数学,须灵活地理解记忆和使用数学概念,深入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教师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利用数学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解题环节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探寻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落实好数和形的转化
高种阶段的数学知识解题方式很多,涉及到各个层面的内容,解题的方法分为很多种。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三角函数的知识时,教师适当的启发学生,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中的符号,在这一基础上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 σsin2x>0 ,那么 x 是第几象限角?指导学生利用图形来解题,有 σsin2x>0 推出 2kπ<2x<2kπ+π>0 ,所以 σsin2x>0 有两种情况,可能是第一象限角,还有可能是第三象限角。在解答这道题时,教师应确保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使用圆当中线段代替三角函数值,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问题的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下意识地提高学生数和形之间转换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
(二)多媒体教学与数形结合相统一
教师在以前教学活动中,采用人工教学方式,黑板作图做示范时,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学生的认知,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比方说,教师在复习几何图形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立体图形,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实物分解的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结合几何图形的特点对空间物体展开分类,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先让学生用生活中的实物来举例,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展开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提升三视图的使用效果。
(三)将数形结合应用在不等式的教学当中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不等式也很重要,是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学生有可能无法准确的把握解题思路,计算时也会因为繁琐引起失误。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从而掌握解答不等式的技巧和方法。教师需要让学生探寻不等式代表的函数,正确绘制函数图像,结合图像当中坐标的交叉点来处理不等式问题。比如在求解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时,若教师安排学生直接求解,会显得比较繁琐,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绘制函数的基本图像,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提升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4]。
(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不同的,有学生倾向于向别人询问,有学生习惯自主思考。虽然自主学习很重要,但是此种学习方式的效率比较低,在解决困难的问题时,更需要结合数形结合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价值。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需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使用不够熟练,教师在习题讲解的过程中着重强调数形结合,让学生了解到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时的简便性和准确性等优势。此外,在作业检查中,不仅要检查学生的解题答案,更要留意学生解题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树立起数形结合的意识,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5]。
(五)通过数形结合方式提升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集合知识,常常会使用到韦恩图和数轴,以此来简化问题,促进学生对交、并、补的理解,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上认识和理解集合,把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数学课堂。
在带领学生解答下面这个问题时:一个班级中共有学生 30 人,喜欢篮球的有15 人,喜欢足球的有10 人,两项运动都不喜欢的有 8 人,问喜欢篮球但是不喜欢足球的人有多少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成集合语言,全班同学的总人数设为 L,喜欢篮球和足球的人数分别是 A、B,通过画韦恩图得到直观的结果。数学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完善解题的步骤,设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人数为 X,那么喜欢篮球不喜欢足球的人数是 15-X,喜欢足球但是不喜欢篮球的人数是10-X,根据题目已知班级共有30 人,所以解得 x 的值是 3,因此喜欢篮球不喜欢足球的人为 15-3=12 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展现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便捷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参考上述教学策略,合理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保证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贵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7):83-84.
[2]邓伟.高中数学解题中整合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思考[J].新课程,2021(23):1
63.
[3]李敏.探究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5):29-30.
[4]毛小光.探究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130-131.
[5]潘丙理.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单元结构教学模式研究——以“数形结合”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5):17-18.
[6]陈宏科.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与解题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1(3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