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林业苗木培育及其管理技术探究

作者

陈敏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水富657800

0 引言

林业苗木培育是林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林木生长发育的起点,对于提高林木质量、增加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林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种质资源的丰富使得林业苗木培育及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技术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生长品质,还可以优化树种结构为林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苗木资源。基于此,林业技术人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从种子处理、土地选择、环境温度、施肥灌溉等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其培育和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推动林业的进步和发展。

1 种子处理技术

种子选择是苗木培育工作的核心环节,要想保证育苗的质量和成功就必须认真筛选种子,尽量选择优良的母树种为苗木培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奠定基础。催芽处理是种子处理的第一步,常用的催芽处理方法包括浸泡催芽、热水处理、营养液浸泡、低温催芽等,其目的是加速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但不同种子的特性也各不相同,林业技术人员要根据种子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催芽处理方法,并为不同种子提供适宜的萌芽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林业技术人员还要严格检测种子的质量和成活率,包括种子的发芽率、纯度、杂质含量和营养储备等及种子发芽的能力和速度,以筛选出高质量、高成活率的种子,确保能够培育出优质的苗木[1]。

2 科学选择种植基地

种植基地的选择对苗木生长和发育有着很大影响,要尽量选择适合种子萌发和苗木培育的基地为林业育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环境支持。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土壤、灌溉、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土壤,一般来说松类苗木适合在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的沙土地种植;杉木、柏木等湿生苗木适合在湿润的土壤中种植,不同苗木对土壤的要求不同,林业技术人员根据苗木特点选择科学选择种植基地,以满足苗木生长的基本要求。同时不同苗木对气候的适应能力不同,林业人员在选择种植基地时要考虑温度、降水量、日照等气候因素,结合树种的生态习性选择适合的气候条件,并根据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选择有灌溉设施或水源充足的地区,为苗木的高质量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 温度管理技术

温度是苗木培育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适当的温度管理对苗木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苗木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20~26℃,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苗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能够充分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来增强其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2]。因此在冬季时林业人员可以采用保温棚、保温网等现代技术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苗木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在夏季高温时期可以采用喷水降温、湿度调节等方式降低苗木生长环境的温度,在避免苗木受到高温胁迫的基础上防止苗木病虫害的发生。但在实际操作中林业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树种和地区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温度管理错输,以确保达到最佳的培育效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培育质量。

4 施肥技术

在苗木培育工作中施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增加苗木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但施肥的数量、次数都需要经过严格控制才能确保苗木在生长过程中获得足够的养分。在选择肥料时林业人员要根据苗木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合理选择,常见的肥料类型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等,应遵循相互适应、强强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单一肥料或混合肥料,以充分发挥出肥料的作用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在施肥过程中林业人员要注意施肥的时间、数量和频次控制,可根据苗木的生长季节和土壤温度来确定,一般在苗木生长旺盛的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并结合苗木的生长状态和土壤质量来控制施肥量和频次,避免因过度施肥或长时间不施肥导致苗木营养失衡,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才能提高苗木的质量,确保苗木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健康生长 。

5 灌溉管理技术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水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而灌溉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满足其生长和发育需求、促进苗木的高质量生长,尤其是对于甘肃这一 干旱地区来说 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在灌溉过程中,林业人员要充分考虑土壤质量、施肥次数、当地气候和苗木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灌溉时机、灌溉方式、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切记不能贪多,以免水分过少或过多对苗木生长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情况下苗木刚刚移栽或种植后土壤中的水分比较充足,此时不宜立即进行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导致根系缺氧,等到土壤表层出现干燥迹象时即可进行首次灌溉[4]。灌溉方式也要根据种子的不同阶段进行转变,在种子萌发阶段可以采用喷淋灌溉方式以保持土壤表层湿润、促进种子的发芽;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可以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进行灌溉,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于苗木根系发育较好的情况可以采用淋洗式灌溉,使水分能够充分渗透到较深的土层以促进根系的生长。除此之外要根据苗木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量,通常苗木在生长期间的需水量会逐渐增加,初始阶段需水量较小,逐渐增加到生长高峰时期后逐渐减少,而土壤水分状况则可以通过土壤含水量监测仪器来测定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实现苗木的健康、高质量生长。

6 病虫害防治管理技术

病虫害是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防治管理技术,就会对林木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林业人员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系统,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站点,定期对苗木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并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苗木生长期间的病虫害问题,以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对于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制革霉素、褪黑素衍生物等;对于昆虫类病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物理防治等方法,如喷洒杀虫剂、设置黄板诱虫等,但在选择药剂时,要根据苗木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病虫害的性质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药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不同的季节也要采用不同的防范措施,春季和冬季都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对于春季而言,这是病虫害开始的时期,此时林业人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例如,及时清理苗床上的杂草和残留物,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采用适量的有机肥料进行施用,增强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对于冬季而言,这个时期的病虫害比较严重,林业人员需要采取一些科学的手段开展防治管理工作,做好苗床的消毒杀菌工作,以杀死病菌和害虫的卵,也可以采用覆盖农膜或草帘等保暖措施,保持苗床的温度,从而减少病虫害的侵害,还可以使用一些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对苗木进行喷洒,以防治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其中多菌灵是最为常见的除虫农药,按照1:1000 的比例进行稀释,将其喷洒在苗木的叶面上即可[5]。通过科学的防治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

7 林木种苗培育管理策略

水富市有育苗基地31 个、面积1205.32 亩,其中:2022 年出苗基地8 个、面积699.5 亩,出圃李子、方竹、黄柏、杜鹃、人面竹、红叶石楠等各类合格苗 589.276 万株。为推进当地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水富市、镇两级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并广泛收集育苗信息,通过举办技术培训或讲座将新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中,且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基础设施和信息优势与粗放性生产的育苗户结成利用共同体,以“公司+农户”联合模式实现集团式发展和低成本扩张。地方政府还需尽快确立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立种苗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努力做到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的有机结合;深入贯彻《种子法》来严格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发放制度,使每个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做到凭证生产和经营,以更好地满足林业事业发展需求。

结论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苗木培育及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促进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技术人员要从种子处理、种植基地选择、温度管理、施肥技术、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改进林业苗木培育及其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推动林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戈建军.林业苗木培育及其管理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3,(8):82-84.

[2]刘东.关于林业苗木培育及其管理技术探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 (6):176.

[3]刘霄,王永新.关于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探讨[J].农家科技:理论版, 2023,(7):134-136.

[4]邹万明.林业苗木培育及其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 2022, 28,(12):110-112.

[5] 萧天平. 林业苗木培育的管理技术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 ,(1):P.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