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大语言模型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创新
刘爽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 110136
Abstract: Large Language Models;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urriculum;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 Speaking Curriculum;Course Innovation;Language Study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言工具,又是人文学科,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实效,任重道远。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面临着教学资源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挑战。我们作为高校英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将大语言模型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立德树人、思政育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一、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凸显问题
1.新形势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意识日益
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知识和文化的接纳度比任何时期更迅速更广泛,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比以往的学生有提升,个性化需求意识更强烈,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2.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增强,原有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学生迫切想改变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积极参与的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两年制,尽管后两年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但是由于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所限,英语听说训练基本处于无人指导、甚至停滞状态;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的保持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发展过程,由于缺乏四年贯通的训练习惯和机制,绝大部分学生的听说水平大幅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听说教学内容过时且与实际生活脱钩,听说教材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不够合理,或训练方法单调乏味,或评价方法整齐划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听说能力的形成性评价更是无从谈起。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总体不爱输出的原因是缺乏真实的英语口语练习语境,没有实际的英语听说练习场景,因此大部分学生无动力可言。
3.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对跨文化意识、实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力度不够。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的英语教学多以语法教学为主,20 世纪90 年代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基本上都是提升阅读能力的训练,到21 世纪以来英语教学虽然强调听说领先,不够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如何在新形势下,改变听说课程原来的互动不足,内容形式单一的现状,适应未来的挑战,是一个重要的突出问题。
二、大语言模型带来的听说课程教学创新
AI 大语言模型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崭新视角和维度。大语言模型是一种依托大量数据支持的人工智能系统,它依靠深度学习技术训练,包含两大关键步骤:预先训练(pre-training)和微调(fine-tuning)。它能迅速理清语言规律,高效处理如写文本、翻译、回答问题等语言任务,在处理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能理解语言、生成语言,还能不断学习和适应语言,具备很强的处理语言的能力。
大语言模型的核心目标是准确地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大语言模型使机器能够像我们人类解释语言一样解释语言,彻底改变计算机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的方式。
在外语教育领域,大语言模型影响更为直接,成为推动外语教育变革最具潜力的力量。得益于大数据支撑和不断创新的算法驱动,大语言模型执行复杂语言处理任务能力不断增强,知识生产的质量不断提高,智能分析和推理能力也在加速提升。不断迭代更新的大语言模型正在对教育教学,特别是语言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技术,大语言模型不仅能够理解和生成文本、完成翻译写作问答等任务,更能充当语言顾问。作为顾问的模型为师生提供语言知识,充当母语者或语言学家的角色。例如,听说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关心、提出建议、接受或拒绝建议的各类句型时,课堂上,利用AI 听说课堂系统,让学生完成朗读、分组对话等课堂练习,系统及时收集学生语音进行评测。评测完成后,老师能够迅速、直观、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的语音练习情况,并通过回放学生录音,分析学生口语发音及朗读是否标准、流畅、完整,再针对性进行辅导。同时,根据录音回放,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引导学生对分组对话进行互评时,老师围绕学生对话内容,从完整性、逻辑合理性、语言语法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点评。除了带领学生共同查看作答分析,也会让学生反过来评价智能分析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建议,创新“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该过程中既是英语听力训练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英语口语信息的发布者。这个虚拟空间呈现一个开放、宽松、友好、低焦虑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中学生因怕犯错而羞于开口的心理和情感障碍。在进行听说训练的同时,学生根据AI 对话的语音提示进行互动对话,通过AI 进行口语输出训练,然后AI 给出判断和评价。在对话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到听说过程中应用到的句式,单词,熟悉听说对话的模式,在趣味学习中,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听说练习的课堂中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大语言模型扮演着语言顾问的角色,借助其语言知识,识别出新闻稿中语体和主题两方面的典型表达。在口语交际中,与态度自然、积极的智能语伴进行交流,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升学生的学习表达兴趣,提升学生练习口语的动机。课堂上,教师首先设定模型角色和对话主题,然后引导学生与模型就主题展开讨论。模型扮演的角色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活动类型是对话练习,对话对象是非英语母语者;对话练习围绕特定主题展开;实际上,大语言模型相当于优秀的语言顾问,迅速提供意义辨析、使用偏好等语言知识,以往这些语言知识都需要借助母语者的语感或者通过语料库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才能得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方案和评价方案,完成英语听说训练任务,根据听力和口语学习和训练进度,自行安排自评、互评活动和测试,实现即时自评和网络互评。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进行自我的阶段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从客观上打破了传统课堂中听说学时严重不足,听说练习、听说任务以及评价活动大量占用课堂的僵局。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将每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成果,如学生口语展示活动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及文字稿等数字作品,做成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上传至云盘,实现了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和教师反馈和评价的即时性。
当然,这种与模型对话的练习方式更接近半正式研讨,同真正的日常口语会话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话轮转换的方式上。同时,由于目前模型的语音对话局限于声音这一媒介,因此模型也无法综合考虑肢体语言等非语言因素对口语交际的影响。
3.大语言模型在英语听说课的应用
大语言模型在英语听说教学领域能发挥多维度的辅助作用,具体可从教学辅助、个性化学习支持以及实时反馈评估三个层面展开:(1)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为教师提供有力支持,设计多种多样的听力练习,构建逼真的口语对话模拟场景等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率,减轻教学准备负担。(2)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借助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建议与针对性练习,精心打造适合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让学习更具针对性。(3)作为教学辅助工具,AI 大语言模型可以帮助师生实时反馈与评估:可即时全方位评估,详细反馈学生的口语表达流畅度、准确性以及听力理解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积极调整学习策略。这些对于困境中的英语听说课,具有很强的助力作用。
因此,在外语学科教学中,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将带来外语教学的革新,无论是数据驱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还是促进创新学术研究方法,拓展深化教学改革都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发挥大语言模型的优势以趋利避害实现新的发展?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渴望,引导我们在积极探索的路上。
参考文献:
[1] 吕淑巧;郭春涛;张翰旭;唐淑云;常海漫;唐梓旗.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初探 [J].海外英语,2022(13):126-127.
[2] 成洁. 浅析 OBE 教育模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上旬刊),2022.(4):149-152.
[3] 苏健. 基于OBE 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构建 [J].现代英语,2022.(04):78-81.
[4] 张晓燕;赵婧. 课程思政融入电子应用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探索 [J].大学,2020.(27);143-145.
[5] 徐翘.基于信息化的水力学课程思政建设[J].黑龙江科学.2022.13(17):156-158
作者简介:刘爽(1972- ),女,汉族,辽宁铁岭市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