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思维结构评价提升高中地理综合题教学效果探究
施蓓蓓
江苏省震泽中学
引言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高中地理教学核心围绕着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地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中不仅需要基本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分析思考能力。思维结构评价作为新的教学考核手段,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他们对地理问题的理解以及方法设计。本研究所探究的研究目标即思维结构评价应用于高中地理综合题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案例体现出思维结构评价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和思维锻炼的效果,同时也能为今后地理教学积累实用经验。
1、地理综合题的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综合题是地理科目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类型的题目注重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更关注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老师主要针对特定的题目、特定的题型进行知识点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会出现无法规范解题的步骤、深度分析的难易等问题,这就致使学生的答题准确率和完整性不高。
2、思维结构评价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2.1 思维结构评价的定义与发展
“思维结构评价”是一种通过图像式的工具(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呈现学习者思考过程的方法,它能够用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如何构建想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逻辑推理等。该评价系统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最后的答案产品,还关注他们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在使用知识点、通盘考量、创新等方面又是如何进行的。最早,思维结构评价来自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学者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会与自己的知识图谱有很大的联系,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图像化手段的应用基础上,思维结构评价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演化的过程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主要通过概念图呈现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困难;中后期更强调在实际的学科教学场景中使用,在很多跨学科的地理、历史、物理等综合题目教学中,思维结构评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2.2 思维结构评价的核心原则
首先,整体性的理念着眼于学习者对于认知结构的考察和对思维的过程,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学生正确地回答出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是如何运用及整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的,思维方式是否清晰且有序。通过整体性的考察,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知识整合及演绎的缺陷,进而加以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3、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高中地理综合题教学案例分析
3.1 教学案例背景
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 2 章第 1 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的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区域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基础知识,还要深入理解这些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地区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了人类社会在特定地理条件下的适应与调整过程。例如,山区和沿海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产业选择、交通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此外,教学应鼓励学生关注区域规划的实施策略,结合现实情况评估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基础上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区域发展的本质,还能培养其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全面、深入地思考。
3.2 教学设计与思维结构图的构建
在《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构建有效的思维结构图至关重要。思维结构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工具,还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系统性思考。教学设计首先应明确本节的核心内容——自然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自然环境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因素如何在空间上决定区域的发展潜力和特点。同时,设计应关注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地区如何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思维结构图的构建要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首先在图的中央或顶部放置“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这一主题,然后将自然环境要素分支开来,如地形、气候等,再根据每个要素下的具体内容逐层展开,形成清晰的层次结构。例如,可以将地形分为山地、平原、丘陵等类型,并标明各自对区域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参与思维结构图的完善,鼓励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表,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3.3 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与引导
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与辅导是提升学生复合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置细化的课程内容活动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有序的思维框架,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分析与决策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依托启发性的提问促进学生注意到特定地区的重点区域发展难点,例如针对某一地区的地形、气候提问,教师可借题发挥提问学生对此开展深层次的调研,并有体系地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总之,基于思维结构考核的培养模式下,通过不断地思维方法、思维训练进行指导。通过可视化进行结构思维建设,更加清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将知识性实用于应对生活地理问题的技能提升,不仅促进了学生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题目解题能力的提升,也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了思维方法。
通过本文列举的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事例,可以看出思维结构评价在高中地理综合问题教学中的必要性。其一,思维结构评价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解题思路,提升学生把握整体解题思路的全面性和分析能力;其二,在教学中应用思维结构图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地理问题,优化了答卷的精准度和速度。当然,在实施中还有如个别学生的错误理解以及评价标准的模糊性等问题,但总体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有潜力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长期发展中,思维结构评价还应不断优化,适应不同地理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国强; 刘志远.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结构的应用与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4): 58-62.
[2] 张海龙; 朱晓琳. 地理综合题教学策略探讨[J]. 中学地理教学, 2022(6): 43-46.
[3] 李博文; 陈伟国.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综合题解题策略研究[J]. 地理教育, 2023(2):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