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李齐

辽宁旺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资源消耗量大,且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传统施工模式下的高能耗、高排放问题逐渐凸显。绿色施工技术将环保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既能降低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又能提升施工效益,在建筑工程领域推广应用,对推动行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绿色施工技术类型

1.1 节能型施工设备与器具的应用

节能型施工设备与器具通过优化自身结构和运行方式,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使用的变频输送泵,可根据浇筑量自动调节电机功率,避免空载运行时的电能浪费;手持电动工具采用锂电池供电,相比传统电缆供电工具更灵活,且能耗更低。这类设备与器具在满足施工强度要求的同时,能减少能源损耗,尤其在大型建筑工程中,长期使用可积累显著的节能效果。此外,部分设备还具备智能监测功能,能实时显示能耗数据,便于施工人员及时调整操作,进一步提升节能效率。

1.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混凝土、废钢筋、废木材等,通过分类、加工等环节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对于废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后可作为路基填料或再生骨料用于小型预制构件生产;废钢筋经除锈、裁切后,可加工为预埋件或临时支撑构件;废木材则可粉碎后作为燃料或制作人造板材。该技术不仅减少了废弃物填埋量,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还能节约新材采购成本,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

1.3 低环境影响的基础施工技术

低环境影响的基础施工技术注重减少施工对地基及周边生态的干扰。在桩基施工中,采用静压桩技术替代传统锤击桩,能降低施工噪音和振动,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使用钢板桩支护结合止水帷幕,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基坑变形,保护周边土体结构。这类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和设备,降低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尤其适用于城市中心或生态敏感区域的建筑工程,既能保证基础施工质量,又能最大限度维护周边环境的稳定性。

二、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路径

2.1 施工前期的绿色方案规划

施工前期的绿色方案规划是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基础,需结合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制定详细计划。首先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环境评估,明确周边生态敏感点和资源分布情况,例如靠近居民区的工程需重点考虑噪音控制措施,临近水源的工程需强化水污染防护。其次,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配的绿色技术,如在水资源紧张地区优先采用节水型施工工艺,并规划雨水收集系统。同时,方案中需明确各环节的绿色施工目标,如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节能指标等,为后续施工提供明确指引,确保绿色技术应用有章可循。

2.2 施工过程的动态环保调控

施工过程的动态环保调控要求实时监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及时调整技术应用方式。通过安装噪音传感器、扬尘监测仪等设备,实时掌握施工场地的噪音、粉尘浓度等数据,当数值超标时,及时启动降尘喷雾装置或调整施工时间。在材料使用方面,动态跟踪砂石、水泥等耗材的消耗情况,避免过度浪费,同时对废弃物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落实到位。此外,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施工安排,如遇大风天气暂停室外作业,减少扬尘扩散,通过动态调控使绿色施工技术始终处于有效运行状态。

2.3 施工后期的生态修复技术

施工后期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用于恢复施工场地的生态环境,使其逐步回归自然状态。对于临时占用的土地,需拆除临时设施后进行土壤改良,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被,恢复地表植被覆盖;施工中破坏的排水系统要重新修建,确保雨水正常疏导,防止水土流失;若施工过程中对周边水体造成轻微影响,可采用水生植物净化等方式改善水质。生态修复技术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通过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弥补施工对环境造成的短期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三、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的优化方向

3.1 技术与施工场景的适配性提升

技术与施工场景的适配性提升需要根据不同建筑工程的特点,对绿色施工技术进行针对性调整。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垂直运输设备的节能技术需适配高空作业环境,避免因风压等因素影响节能效果,可通过加装防风装置增强设备稳定性;在寒冷地区施工,保温材料的选择需考虑低温环境,确保其性能稳定,可优先选用耐寒性强的环保保温材料。在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绿色施工技术还需强化防潮处理,如对节能设备的电路系统进行防水保护,防止因潮湿导致故障。通过深入分析施工场景的地形、气候、工程规模等因素,对技术参数和应用方式进行优化,使绿色施工技术更好地融入具体施工环境,避免因 “水土不服” 导致技术效果打折,提升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3.2 多技术协同应用机制的构建

多技术协同应用机制强调不同绿色施 间的配合 ,形成综合环保效应。例如,将节能设备与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结合,节能设备减 设备运行, 而废弃物处理产生的再生资源又能为施工提供材料补充;基础施 可减少修复难度和成本。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可将节能型模 重复利用减少木材消耗,同时回收的混凝土边角料加工后可用于 确各技术的角色和配合节点,通过制定协同方案确保技术应用相互促进,避免各自为政,从而最大化绿色施工的整体效益。

3.3 施工人员绿色操作能力的强化

施工人员绿色操作能力的强化是确保绿色施工技术落地的关键。通过定期开展培训,使施工人员熟悉节能设备的操作规范、废弃物分类标准和环保施工流程,例如教会电工正确使用节能型配电箱,指导木工对废木材进行分类堆放。培训可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如让钢筋工实际操作钢筋截断机的节能模式,直观感受不同操作方式的能耗差异。同时,建立操作考核机制,将绿色操作表现纳入绩效评价,激励施工人员主动践行绿色施工要求。鼓励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提出技术改进建议,如泥工提出的砂浆搅拌节能操作技巧,形成 “技术应用 — 反馈优化 — 能力提升” 的良性循环,让绿色施工理念深入日常操作,提升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

四、结论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涵盖了设备节能、废弃物利用、低影响施工等多个方面,通过前期规划、过程调控和后期修复的路径实现落地。尽管目前在技术适配、协同应用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但通过提升适配性、构建协同机制和强化人员能力,可进一步发挥其环保效益。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对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光.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6):175-177.

[2]吴亮.建筑工程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18):52-54.

[3] 何 在 群 . 绿 色 建 筑 装 配 式 施 工 技 术 在 各 工 程 阶 段 的 应 用 [J]. 建 设 机 械 技 术 与 管理,2025,38(03):131-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