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关键能力生长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

作者

张佳怡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学校 215228

引言:

在当今知识爆炸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跨学科学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促进关键能力的生长。

一、指向关键能力生长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价值

(一)内涵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以学习主题为统领,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二)价值

1. 促进知识的融合与拓展

跨学科学习能够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关联,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语文课文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涉及到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成果展示等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跨学科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相比,跨学科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4.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未来社会需要具备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指向关键能力生长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策略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

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明确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点。比如,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可与科学、历史、美术等学科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找到关联。梳理语文教材内容,分析每篇课文潜在的跨学科元素。像古诗词可与历史学科结合,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说明文可与科学学科关联,探究文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兴趣的跨学科学习主题。例如,低年级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可设计与美术、音乐融合的主题;高年级学生则对探究性、挑战性的内容更有兴趣,可开展与科学、历史相关的主题学习。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需求,让学习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选取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如环保、科技发展等。

例如,《松鼠和松果》,跨学科学习主题:环保与自然科学探索,融合学科:语文、科学、美术。具体实施: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理解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培养环保意识。科学课上,引导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松果的传播方式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等知识。美术课上,让学生绘制松鼠和松果的图画,发挥想象力,创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整合学科资源,设计学习任务

以语文学科为起点,立足语言文字,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其他学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将任务聚焦适切的语文学习主题,该主题要有高度整合性,让学生通过深度探究与实践,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知识运用。比如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结合语文学习诗词、了解文化习俗,融合历史学科知识了解文化背景,美术学科进行诗词配画等。“跨点”即学科的“联结点”,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盲目,要做到跨而有“联”。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不能跨度太大让学生难以理解。突破以学校或课堂为单一学习场域的传统思维。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场所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组织学生到实地观察,结合地理知识了解地形地貌,同时进行语文写作练习。利用现代媒介资源辅助教学,满足学生对跨媒介的兴趣。

例如,以“美丽中国”为主题情境,将单元内容整合为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地理学科可以让学生了解景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美术学科引导学生绘制景点游览图、为景点摄影作品配图等。

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一“我的旅行路线”:让学生画下旅行路线,结合地理知识标注路线经过的地点;在诗词中感受风景的同时,用语文知识进行赏析;制作旅行手账,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锻炼写作能力。

任务二“慢慢走,欣赏啊”:画日月潭游览图、逛葡萄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景点特色,并用语文语言进行描述;交流自己的发现,提高表达能力。

任务三“请到我的家乡来”:学生用语文知识介绍家乡的景点、美食等,邀请别人来做客;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绘制家乡的美景图进行展示。

(三)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真实情境是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环境保护”主题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向全校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义。

结论:

指向关键能力生长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融合与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习主题,整合学科资源设计学习任务,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学习活动,加强过程指导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生长。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键能力的生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丁亮亮 . 指向关键能力生长的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 [J]. 江苏教育 ,2025,(01):20-23.

[2] 陈冰冰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4,(33):17-19.

[3] 蔡阳合 . 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探究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