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聚焦初中英语词汇,优化趣味教学途径

作者

周云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姜堰实验学校 223900

趣味教学途径通过创设生动情境、设计互动活动,将词汇转化为“可感知、可运用的语言单位”,与译林版教材“话题引领、语用为本”的编写理念高度契合。例如,在“Shopping”单元教学中,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price”“discount”等词汇,既能加深记忆,又能培养语用能力。基于此,探索译林版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策略,对提升词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英语教材词汇特

(一)梯度递进性

词汇难度随年级升高逐步提升,体现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七年级以具体名词、动词为主,如“book”“run”“happy”;八年级增加抽象词汇和固定搭配,如“consider”“deal with”“in order to”;九年级则侧重复杂词汇和语法化词汇,如“conclusion”“otherwise”“nevertheless”。这种梯度性要求趣味教学活动也需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文化融合性

教材融入中西方文化相关词汇,如七年级下册 Unit8“Festivals a round the world”中的“Christmas”“lantern”,九年级 Unit2“Great people”中的“inventor”“pioneer”。这些词汇承载着文化内涵,为通过文化对比开展趣味教学提供了可能。

二、趣味教学与译林版教材的适配价值

(一)契合“语用导向”理念

译林版教材强调“在用中学、学中用”,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等板块均以对话形式呈现词汇,如七年级上册 Unit3“Welcome to our school”中“—Where’s the library?—It’s onthe first floor.”的对话,直接展示了“library”“floor”等词汇的用法。趣味教学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运用中记忆词汇,与教材理念高度一致。

{二}提升“词汇复现”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词汇需复现 6-8 次才能被牢固记忆。译林版教材虽注重词汇复现,但课时有限,难以实现高频复现。趣味游戏(如“词汇接龙”“单词寻宝”)能在轻松氛围中自然复现词汇,如在“School life”单元复习时,通过“描述教室物品猜单词”游戏复现“blackboard”“eraser”等词汇,比单纯默写更有效。

(三)适应“多元智能”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生存在语言、逻辑、动觉等不同智能类型。趣味教学通过多样化活动满足不同智能需求:为语言智能型学生设计“故事创编”(运用所学词汇编故事),为动觉智能型学生设计“动作猜词”(用肢体语言表现“jump”“run”等词汇),为空间智能型学生设计“词汇画图”(画简笔画记忆“sun”“moon”等词汇)。这与译林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的编写原则相契合。

、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途径(一)文化渗透趣味教学:在差异对比中“悟词汇”

译林版教材融入大量文化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文化载体。通过文化对比,能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同时记忆词汇。

以九年级 Unit2“Festivals”为例,本单元核心词汇包括“decorate”“celebrate”“tradition”“turkey”

“moon cake”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词汇谈论节日习俗。学生在对比中不仅记住“couplet”(对联)、“pumpkin”(南瓜)等词汇,更理解“tradition”(传统)的深层含义,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双重目标。

(二)多媒体趣味教学:在视听融合中“识词汇”

多媒体能整合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为词汇教学提供多感官刺激,尤其适合译林版教材中具象化词汇的教学。

以七年级下册 Unit “Outdoor un”为例,本单元核心词汇包括“camp”“tent”“stick”“rabbit”“fire”等,词汇多与“露营”相关,适合通过视听材料辅助教学。多媒体资源与教材内容无缝衔接,“视觉(图片)+听觉(音频)+动觉(配音)”的多感官刺激,让“tent”“stick”等词汇的记忆更深刻,课后1 周的回访显示,75%的学生仍能准确回忆并运用这些词汇。

四、初中英语词汇趣味教学的实施建议(一)紧扣教材话题,避免“为趣味而趣味”

趣味活动需服务于教学目标,与单元话题和词汇紧密关联。例如,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6“Birdwatchers”围绕“观鸟”主题,词汇包括“eagle”“sparrow”“protect”等,设计“观鸟模拟”活动(用图片模拟观鸟场景,记录看到的鸟类)比“单词拼写比赛”更有意义,因为前者能让学生在主题语境中运用词汇。教师可参考教材后的“Task”板块(如“Write a report on birds in your area”),将趣味活动作为完成任务的“脚手架”,确保活动不偏离教学目标。

(二)关注词汇梯度,设计分层趣味活动译林版教材词汇难度梯度明显,需根据学生水平设计分层活动:

基础层(针对词汇记忆困难的学生):参与“看图配对”(图片与单词配对)、“听音选词”(听单词选对应图片)等简单活动,如七年级“Animals”单元,让学生将“tiger”“panda”等单词与图片连线;

提升层(针对掌握基础词汇的学生):开展“对话填空”“短句翻译”活动,如八年级“Travel”单元,用“book”“ticket”“hotel”等词汇补全旅行对话;

拓展层(针对词汇基础较好的学生):挑战“词汇辨析”“故事创编”,如九年级“Health”单元,辨析“ill”与“sick”的用法(“He is ill.”“He is a sick man.”),用“balanced diet”“exercise”等词汇编健康小贴士。

五、总结

在实践中,教师需注意平衡“趣味”与“实效”:趣味是手段而非目的,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材话题和词汇目标;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功体验。未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可结合学生兴趣(如短视频、桌游)创新活动形式,如用“词汇小剧场”拍短视频、用“词汇卡牌”玩桌游,让词汇学习真正成为“有趣且有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娟.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5,(21):42-44.

[2]姜红梅.基于词汇组块法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研究[J].初中生世界,2025,(24):36-38.